我去了切尔诺贝利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db:出处] 2019-09-21 01:2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盖革一响,爹妈白养。”当车经过红树林的时候,每个人手中的盖革计数器都在惊天动地狂响,整辆大巴车笼罩在阴云恐怖的急促“滴滴”声中。这哪里是大巴,分'...

“盖革一响,爹妈白养。”当车经过红树林的时候,每个人手中的盖革计数器都在惊天动地狂响,整辆大巴车笼罩在阴云恐怖的急促“滴滴”声中。这哪里是大巴,分明是诺亚方舟。

“请大家集中注意力,盯着盖革的示数变化。安全值是小于0.3,可是现在,18、20、22、26……omg,我们劫后余生了!”导游很敬业,她大声而激动地直播着数字的变化,让人误以为此处是某场娱乐活动的粉丝投票现场,而不是绝对死寂的恐怖之地。

窗外闪过一片又一片因为灾变而成了红色的树林,干枝衰朽地互相倾倒,又彼此支撑,透出阴森的冷气。司机伊格把车开得飞快,带领我们逃也似地离开这里。三十多年前,他负责一车一车地把人从这里抢送出来,三十多年以后,他又日复一日地把游客带进这里去,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二十三分五十八秒,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切尔诺贝利核灾成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

”“我没有亲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东西都在发亮。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热气逼人。”那一天,人间少了一个切尔诺贝利,多了很多座炼狱和鬼城。

“now or never!”站在30km禁区的门前,警察查验了我的护照。我却满脑子都是撤离时军官对当地人民说的话。撤离是突然而匆忙的,所有人必须走,而且不可以带宠物。

“准备离开的时候,我从母亲的墓地挖了一些土,放进小袋子,跪下来说:‘请原谅我们离开你。

’…很多人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房屋、木头、栅栏或沥青上。”

“记得在餐桌上留面包、盐、小盘子和三根汤匙,屋里住多少人就放多少根汤匙,这样你才能回家。”

你能体会这样的心情吗?我们的大巴车在崎岖的路面上颠簸,车里的电视上播放着曾经的历史影像。眼前的和历史的道路重合在了一起,画面中的人们在微笑、在嬉戏、坐在长椅上吃着雪糕,阳光明晃晃的,生活很甜;眼前呢,所有的建筑都和画面中一模一样,它们原封不动地在那里,就在那里。

只是“远芳侵古道”,昔日作为“社会主义生活样本”的它们,如今显得孤寂而落寞,只是这里再也没有居民。

录像拍摄于事故发生后的第五天,人们照常上街,按原计划举行了盛大的五一劳动节游行。“没人提到辐射的事,只有军人戴着口罩。城里人依旧到店里买面包,提着袋口敞开的面包在街上走,还有人吃放在盘子上的纸杯蛋糕。 ”甚至得知要撤离的时候,孩子们仍然显得很兴奋,“大家都好开心——露营!我们要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庆祝五一劳动节!很多人准备了烤肉器材,带着吉他和收音机。

可是不到一个星期,切尔诺贝利就成为了全世界的问题。 野餐布怎么能包得住熊熊烈火呢?空气中开始有了金属的味道,瑞典监测到了辐射云。

“你本来只是平凡渺小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上班、回家,薪水不多也不少,每年度假一次。你是很平凡的人!突然有一天,你变成切尔诺贝利人,变成某种特殊生物,大家都对你感兴趣,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你很想和其他人一样,可是你再也做不到。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你,问你:可不可怕?核电厂怎么燃烧?你看到什么?还有……你可以生小孩吗?你的妻子有没有离开你?我们变成某种生物,“切尔诺贝利”就像一个暗号,听到的人都转头盯着你看,心想:他从那里来!”

如今的普里皮亚季变成了一座空城,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了最后一辆大巴车撤离时的那个时刻。

真是一处怪诞的世界!大巴车把我们放在了原来市中心的位置,就掉头开走了。剩下我们十几个人随着导游在城市里徒步,说是参观么?并不准确,也算不得寻访,更像是窥伺。

学校、超市、酒店、电影院、游乐场、体育馆……所有你能想到的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场所这里都有,处处都是人生活过的痕迹:有风吹过的时候,摩天轮吱吱呀呀地旋转,学校里散落着领袖的画像,游泳馆里还漂浮着氯气的味道,好像跳台上正有人扑通一声跳下了水,看台上的人激动地站起来叫好……然而现实轻而易举便能击碎你的想象,就像一路都在警报的盖革持续撕扯你的不安一样,满地的碎玻璃、剥落的墙皮、填满整间房屋的废弃防毒面具,以及散落在草丛中的金属垃圾,都在无时不刻地提醒你撤离前的仓促和慌乱。

“那个地方会颠覆你的想法,事情的条理都被打乱。女人挤牛奶,旁边站着一个士兵,确保她挤完后把牛奶倒在地上;老妇人拿着一篮鸡蛋,旁边一名士兵陪着她走,看着她把蛋埋起来。农民悉心呵护他们宝贵的马铃薯,偷偷摸摸收割,其实他们应该把马铃薯埋起来。最糟糕也最令人费解的是,一切都那么美!那是最糟的部分,你放眼望去,一切事物都好美。”

号称安全到可以在红场上盖一座的,比茶壶还安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了,要命的是它离城市那么近。

苏联本想“像星星一样,用它点亮地球”,最终只是将沉重的命运压在了每一个平凡人的身上。“切尔诺贝利是最可怕的战争,你无处可躲,地下、水里、空中都躲不掉。”老妇人边画十字边问我们:“年轻人,这是怎么回事?世界末日来了吗?”

一只狗横躺在超市的废墟上,肚皮不断起伏,睡得正香。它的耳朵上打着标记,证明是被后放进来的,不是最初遭到辐射的那一批。人们走了以后,宠物却不得不留下来。“清理人”拉网式“扫荡”了空荡的城市,举枪杀掉了它们,然后铲进卡车里带走深埋。

“射杀它们的时候千万别看它们的眼睛。”当时的一位清理人回忆道。人类真的无法精确统计出究竟多少人在灾难中受到了伤害。

无论站在哪里,我都感到恐惧。这哪里像人类星球,分明是某款荒野生存游戏的地图,像是世界末日遇上石器时代。树木的根系破土而出,顶开了水泥地砖,硕大的红莓把茎干缀得低低的,树叶随着微风发出轻微的细响,但所有的一切都不提供温暖。

“大家看过HBO的那部迷你剧吗?”导游问道。

车上超过半数的人举起了手。“但他们不够真实,于是我们剪掉了它。”想不到苏联消失二十多年了,意识形态却还浮游着。

“他们没有穿帆布制服,只穿着衬衫出勤,没人告诉他们,他们只知道要去灭火。他一直没回来……如果有人抗议,说想把棺木带回家,他们会说,死者是英雄,不再属于他们家了,他们是国家的英雄,属于国家。”很多参与灭火的消防员很快就死了,他们被装进特制的棺木里,深埋在了地下,据说现在仍有辐射。

“当他死的时候,政府可能会用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也可能是一座学校,或一项军事武器。但这些都要等他死了才会发生。”事实就是这样,在切尔诺贝利,你可以看到很多座纪念碑,雕塑上的人们无一例外的坚毅、英勇,只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至死都不能得到一个真相。一个国家,欠很多个家庭一个真相。

“她哭泣着——与其说是哭泣,不如说是哀号:“把他的奖章给你!把他的奖状也给你!把抚恤金都还给你!把我丈夫还给我!”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有一座国立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很多物品被陈列在了博物馆里。

人们只看到展品,听不见哭声。

“党部官员举办政治研讨会,说我们一定要胜利,可对手是谁?原子?物理?还是宇宙?胜利对我们来说不是事件,而是过程。人生是不停奋斗和克服困难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水灾或火灾等灾难,我们需要机会证明我们有多“英勇”。官员念着报上的声明,说我们因为有“高度政治觉悟以及精心策划”,所以灾变后仅仅四天,红旗已经在四号反应炉上飘扬。那面红旗一个月后就被辐射吞噬,于是他们又派人插上另一面旗,一个月后又得再插一面。

HBO同名迷你剧的讲述是不够真实的,因为乌克兰人心里只有英雄,但首先你要成为英雄。

“同样的话已经连续广播了三个月:状况已日趋稳定,状况已日趋稳定,状况已日趋稳定……斯大林时期的话语,又开始老调重弹了:‘西方的特工人员’,‘社会主义的大敌’,‘苏联人民坚固联邦的祸害’。大家都在谈论来这里的间谍和密探,却无人谈论服碘防护,所有非官方信息被视为西方的意识形态。”

“电视里还播了人们在皮里亚特河畔游泳、晒太阳的画面,远方可以看到反应炉和冉冉烟缕。

旁白说:“西方想要制造恐慌,编造和这次意外相关的谎言。”然后,记者会再次拿出辐射剂量计,测量盘子里的鱼、巧克力条,或者小贩卖的松饼。这些全都是假的。当时军用的辐射剂量计,是设计用来测量环境辐射量,而非测量单一物品的。 ”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是为了制造哲学家。每间啤酒屋里都会有亚里士多德。

所有人撤离以后,许多人又偷偷回来了。因为你难说,辐射和生活,究竟谁更凶猛。被通货膨胀拿光了钱后,他们还得生活。

电线、电机、房顶、暖气片,甚至是炉子的挡板,所有有用的东西都被偷走了。站在空空如也的房间里,我感受到的是可知的命运和未知的出路。

在切尔诺贝利我感到很不舒服,所有的人好像都在找着什么东西。人们快速地跑下车“打卡”,对着苏联时期的报纸、头发蓬乱的娃娃和可怖的防毒面具猛拍,不断寻找土壤中最“热”的那个点,摆出最惊讶的表情拍照……有人在寻找“破败”,有人在寻找“荒凉”,有人在寻找“新生”,有人什么都不找,只是在努力拍一张可以上传到网络上的照片。

没有人真正关心三十多年前那些人的命运,没有人审视这些意识形态下塑造出的可悲的“危楼愚夫”,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盖革刚开始警报的时候,人们还兴致勃勃地对着它拍照,然而很快就厌倦了。没有人理会三十年后依然令盖革怪叫的苦难,人们来这里参观,只是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还有两日、三日、四日、七日路线,欢迎大家再次前往。我们提供九折优惠。”十三个小时之后,我们的车终于回到了基辅。

我想不出多疯狂的理由才会让人们想要在切尔诺贝利过夜,我替包括自己在内,所有能尽情享受生命的人感到庆幸。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