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餐桌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19-11-15 15:5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在寻找一种叫“钵扎”的饮品,它由小米发酵制成,在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中,主人公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兜售的,便是这种传统的亚洲饮料。对这种疑似土耳'...

我在寻找一种叫“钵扎”的饮品,它由小米发酵制成,在小说《我脑袋里的怪东西》中,主人公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兜售的,便是这种传统的亚洲饮料。对这种疑似土耳其“格瓦斯”的饮品,我满心好奇。事实上,土耳其的一切风物对我们而言都足具异域风情,所以尽管当地人总为我们盲目的好奇心而发笑,我们却依旧乐此不疲地“拍拍拍”。

在香料巴扎附近的一片小广场上,我和悦雅专注地仰头,轮换着用相机和手机拍照,好不忙碌!惹得路人也纷纷抬头,四下搜寻,却不知道我们在拍什么——一只落在树上的水鸟坠弯了树枝,衬着苍茫的夜色,有一种孤独的美感。

对于当地人而言或许是司空见惯的风景,于我们,却足以惊喜雀跃了。

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找到“钵扎”,不过在漫漫旅途中,我们惊喜地遇到了瓦罐牛肉、气球面包、糯米青口、石榴酱汁、发酵带汽的胡萝卜汁、咸酸奶、羊肠面包、红扁豆汤、芝士酿蘑菇……

在香料巴扎,我们随着人流随便走进了一家当地的小餐馆,所有人忽然都抬起了头。这是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店,只有一张写着土耳其文的菜单不起眼地贴在墙上,上面只用土耳其语简单地写了五六样食物的名称。

房间的最里面是一个大烤箱,厨师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兀自忙碌。炉子旁边一溜摆了很多张小方凳,人们谨慎而局促地坐着,小心地保持着重心,这场景很像春运期间的火车车厢连接处。小店人满为患,桌子由屋里一直摆到了门口,仍有很多人在站着等位。我和悦雅快速交换眼神,“就在这家吃了!”。这是我们旅途中的默契,我们信守“吃在当地”的信条。

一边张望别人的餐桌,一边看店员艰难地解释,几番交换“侦查”信息后,我们最终选定了菜品——任何时候,点什锦拼盘,总是稳妥的。

菜还没上来,桌面上却已摆满了香料:大红的辣椒面、暗褐的孜然粒,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翠绿和玫红色粉末,四个小罐子罗列在一起,煞是好看。

趁等待的空当,我偷偷研究当地人的吃法,然而很快,就和很多人四目相对了。作为走到哪里都“唯二”的中国人,我们早已成为被打量的焦点,好在当地人亲切随和,每每目光相撞时,他们总会递来一个友好的微笑。

土耳其烤肉习惯用铁钎子,但却不是串上去的,多是把肉剁碎以后捏上去的。

烤的同时把饼或面包铺在上面加热,肉熟以后用饼顺势撸下,既不烫手,又让饼沾了油香,一举两得。“阿达纳”原来就是烤羊肝,我们小心地用饼卷着吃它。看着我们两手并用、认真入乡随俗的样子,隔壁的大叔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与土耳其烤肉最登对的,是当地自制的咸酸奶和发酵胡萝卜汁。别看这两种饮料听起来像黑暗料理,但其实前者生津,后者解腻,喝起来远比可乐口感好。咸酸奶入口的一瞬间只有咸,因为有对国内偏甜口味酸奶的刻板印象,所以第一口总是唬得我们瞪大了眼睛;但很快,一种清凉爽口的体验迅速席卷舌头,让你忍不住赶紧喝第二口、第三口……喝发酵胡萝卜汁,则着实需要一些勇气。

随着拧开瓶盖那“啪”的一瞬间,一股喷薄的酸爽气味随之而来。总之……确实是解腻,味道有点像甘肃地区的浆水。哦对了,当地人也会用腌得酸酸的小朝天椒搭配烤肉。

土耳其的所有餐馆都热衷于发湿纸巾,餐前发、餐中酌情发、买单时还会发。很快,我们就积攒了很多湿纸巾,但事实很明确:在土耳其,吃饭是要“下手”的。

糯米青口是我们最喜欢的土耳其街头小吃,一里拉一个。小小的青口里塞满糯米,吃的时候撬开盖子,挤上柠檬,一口一个。

通常商贩会站着为你服务,手法麻利,让人应接不暇。几分钟就不知不觉地吃掉了好多里拉。

瓦罐牛肉是卡帕多奇亚地区的特色菜肴,口感与中国的炖牛肉颇似。将牛肉切成骰子大小,随青红辣椒丝一同塞入密封的瓦罐中,置于火中火烤。每一个瓦罐都只使用一次,拿出来时服务员总要叮叮当当地沿途敲着端过来,然后当场打碎盖子,把牛肉倒出来,配米饭同食。这道菜恐怕最符合中国口味了,瓦罐内部的水蒸气散不出去,保证了牛肉的汁水丰富,我一边吃一边说有点像云南的汽锅鸡,正在口腔溃疡的悦雅十分抗议,“汽锅鸡?不知道比这好吃多少倍。

土耳其的餐饮业特别发达,街头餐馆林立、人满为患。然而街头偶然出现的中餐馆光是靠菜肴的名字,就已经完胜了。先别说溜、炒、煎、焖、炖,休再提清蒸、红烧和干煸,随便哪一个字,都能引起味蕾的无限幻想和万般神往。在土耳其,烹饪似乎只有一种方式——烤。所有的菜肴以“烤”字为中心,向下延伸。直接丢炉里火烤、串成肉串转圈烤、塞在瓦罐里烤、剁成肉馅捏到铁钎子上烤、团成肉丸接着烤、掺进大米一起烤、铺上奶酪继续烤、裹满香料反复烤、盖住面包不断烤……真想不通,在这样干燥炎热的气候下,土耳其人为什么吃得如此“火爆”?只三五顿下来,我们体内的火气便摁都摁不住,噌噌往外冒了。

我俩时常觉着自己像一只不断喷火的数码暴龙,直后悔这次出国,“去火药”带少了。不知道在外国人的话语体系里,怎么表示“上火”这种身体感受。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