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等着我来迎娶你!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2-21 00:2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雪山一张很适合当壁纸的神图集训去年11月底的时候报名参加了校内登山协会组织的冬训,随后开启了为时一个月的集训。集训内容是每周二、四晚体训,周末进'...

雪山

一张很适合当壁纸的神图

集训

去年11月底的时候报名参加了校内登山协会组织的冬训,随后开启了为时一个月的集训。

集训内容是每周二、四晚体训,周末进行技术训练或外出负重拉练。最难(tòng)忘(kǔ)的是体训的冲刺跑,难忘到我不想再提。

最后一次体训(终于结束了hhh)

技术训练共有绳结、营地建设、上升下降和结组四项。这些在12月底的时候进行了考核,如果有任意一项成绩是0分就会被刷掉不能去冬训。

当时我感觉最虚的就是绳结,很怕自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完所有绳结,还好最后都通过了。那时候翻来覆去打的就那么几个绳结:编八,双八,渔人结,双套结(我们都叫它猪蹄扣),蝴蝶结,布林结,抓结;最后在山上用得最多的也就是用双八打了一套牛尾。但练习和考核是必备的,因为在高海拔地区,脑子很容易懵圈,这时候打绳结靠的就是肌肉记忆了。

我在练习单绳上升下降(然而是错误范例)

一个月里有两周的周末我们外出拉练,在山上露营。

行进的时候很痛苦,要背着三十多斤的登山包穿越密林,走山路,一路上“披荆斩棘”。厦门的空气本来就很好,在山野里头更是清新,吸进一大口新鲜空气,满满的氧气与水汽,还带着绿植的清香,像洗肺一样,畅快淋漓。

仙灵旗拉练

因为是训练,女生负重四瓶1.5L的沙,男生好像是六瓶。

全程最期待的一刻就是在山顶上卸沙,毫不夸张地说,卸了沙之后的登山包背起来像羽毛一样轻,走起路来脚下都轻飘飘的。经过几天拉练的相处,跟队友们也混得更熟了,毕竟大家都是用一双筷子捞面吃的社会主义好兄弟。瞅准哪位厨子煮的面好吃,早早下手预定冬训时在山上的帐友。

入蜀

1月10号下午考完最后一科,就赶忙回宿舍收拾行李。11号早上,一行人坐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途中在武昌站转车,当时疫情还没有爆发,后来在高原手机没有信号,下山那天才看到新闻。

好在大家都没事,不过现在想来真是太险了。当晚我们在成都梦之旅入住,一人一晚30。青旅的基础设施很好,地理位置优越,在武侯祠附近。

成都梦之旅

当晚在厕所串串撸串攀冰

这次行程并不是纯登山,我们有三天时间去双桥沟攀冰,住在沟里康师傅家。

康师傅一家人特别好,每顿都做一大桌的饭菜,用自己采的很贵的松茸给我们熬汤,还有烤鸡和烤串加餐。阿姨自己做的酥油茶入口质感特别醇厚,磨碎的核桃放了很多。康师傅知道我们在山上很难吃到新鲜水果,在我们临走前还扛了一箱自家种的苹果送给我们。康师傅夫妇真的是把我们一群人当自家孩子一样对待。(帮康师傅打个广告,他自己上山去采松茸、红景天、冬虫夏草、当归等等,有需要的call13568794648)

C位出镜的康师傅

特别感谢赵老师和大刚。

赵老师是大学教授,也是登山发烧友,自己考了向导证,第一次当向导带的就是协会的孩子,因此结了缘。在此后多年里,协会开展冬季或暑期的登山活动时,他常常赶来与协会会和,教队员们攀冰,无偿带大家登顶。大刚是老学长,一直都待在协会,毕业之后也经常回来玩。这次有他们在,大家都安心很多。

特别喜欢的一张合影,摄于双桥沟

平时在学校我攀岩就很烂,本来以为攀冰和攀岩一样难,但这次攀冰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

冰瀑的坡度比较缓,至少没有像岩壁那样向外倾斜的墙体。攀冰和攀岩一样,都是力量和技巧并重。打好保护后,上镐,砸冰,抬腿,踢冰。第一天上攀,讲座上学的“一镐两步“”两镐两步“之类的理论知识完全被我抛在脑后。后两天慢慢找到了感觉,动作也会更加娴熟一点。但是我的体力消耗量很大,一条线路要休息几次才能到顶。

攀冰小菜鸡上线

砸镐最好是一砸就稳,实在没力气了也可以挂镐(冰瀑上有很多其他人砸出来的冰窟窿,我有时候就是这样投机取巧的);踢冰时冰爪前齿垂直入冰,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冰爪,砸稳了就上,一旦怀疑犹豫冰爪可能就真的撑不住了。

攀完一条线路换下来的人就去练习冰坡行走和上升下降。

太喜欢这群可爱的小伙伴了

这次的亲身体验真实而生动:上方的人踢冰落下的冰渣划过脸颊带来的轻微痛感,蒸腾的汗水朦胧了镜片,抬手用全力砸镐时大臂小臂肌肉深处乳酸堆积的酸痛,踢冰时和高山靴持续碰撞而发麻到最后冻僵的脚趾……我想,正是感官上的反馈给人以欢愉与动力。

大峰生活

攀冰时光转瞬即逝,掰起指头算一算这三天来总共爬了不过五六趟。意犹未尽也好,不想和康师傅一家说再见也好,我们终将要踏向下一个目的地。感觉有时候相遇就是这样,某些人或景出现在你的人生里,停留一刻,然后离开。现在还是会经常想起康师傅两个女儿红扑扑的脸蛋,和他家窗外纹路奇异的五色山。

康师傅家门口的五色山

连双峰都是爱你的形状

16号,大家收拾行装前往日隆镇(现在改名为四姑娘山镇),在山友之家住了一晚,分配好在山上的后勤食品。

17号我们背着帐篷、睡袋、装备和后勤重装上路。一路上领略川西风情:针叶林在雪的点缀下白中透着苍绿,脚步丈量着高原土地颜色的渐变,憨厚的牦牛在高山草甸上悠闲散步,马儿驮着人和行李粗气大喘,蹄儿后跟尘土飞扬,高原鹰时常从头顶掠过,硕大的翅膀投下一片阴影,褪色的经幡被风吹得飒飒作响,仿佛僧人低声祷告。

马儿铃儿响叮当

然而路途遥遥,不见终点。

徒步之初尚且能放眼欣赏四川大好河山,之后越来越疲惫,不想其他只闷头赶路。步伐也从一开始的五十步一休息,到三十步,到最后走十步都要停下缓个半分钟。在与最后的一小段路程死磕了很久之后,终于在下午五点到达大峰大本营。卸下了包,我坐在地上休息,手里捧着泡有果珍的热水一口一口地嘬,最先到达的几个队友正在搭帐篷,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底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有他们在真好啊。

发现图中的两位小伙伴了吗

这张颇有意境的照片其实是透过大本营茅厕的窗户拍的

为了让全体新队员都有登顶的机会,老队员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三天带三批人分别冲顶。

没有冲顶的人就在营地附近徒步,练习裂缝救援等等。本营附近的风景很美,早上一起来就能看见帐外棱角分明的雪山和还未消散的云雾。天气喜人,天空低垂,湛蓝,明朗。马儿被绳栓着,但也很乖巧地吃着饲料,偶尔打个响鼻。牦牛则是放养的。夜幕降临,星空如期而至。

星空下的营地!美呆了

星空*2

星空*3

我被安排在第二批冲顶人员内。

第二天早上出帐,穿好雪套和安全带,带上水和行动食品,九点半出发。冲顶给我的体验感很好,因为是超轻装,没有预期中那么累。很快我们就到了垭口,绑上冰爪后和老队员结组前进。

翻过垭口后的景观超级美!南方人有生以来头一次亲眼看到如此大面积覆盖的雪,白茫茫的雪国。

我觉得雪大概是自然界中少有的不存在二义性的事物,她遮盖丑陋,圣洁高雅。远方的一溜山脉连绵不绝,正午的高原阳光给山顶镀上金边,极目远眺,果真有杜甫望岳的“决眦”之感。断崖、山脊、山谷、垭口,错落有致的地形和饱满的雪增强了视觉上的层次感。这一切真是美的享受啊,无奈手机没带在身上没法拍照,懊恼了好一会儿。后来脑海里一个闪回,出现了电影《白日梦想家》里摄影师尚恩拍摄雪豹的场景:他怔怔地,没有按下快门,“有时候我不拍。

如果我很喜欢某个时刻,我是说,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一刻。”有多少次,我能真正沉浸在生命中某一刻呢?

连绵的雪山

日照金山

登顶,好像是一瞬间的事。

爬上去了,在刻着“5025m”的石碑前拍张合照。站在顶峰望着旁边的二峰、三峰、幺妹和远方成片的山脉群,内心似乎触动了一下,但这触动戛然而止。接着,没有任何波澜,没有感想,没有情绪,没有欢呼。我也不知道自己这般冷漠是不是登顶的正常反应,毕竟为了这场艰苦卓绝的长途旅行,我付出了牺牲了很多东西。也许是因为山顶的风太猛烈刺骨,我们都不想再多待一秒钟,就立马下撤了。

感谢赵老师和队友们的陪伴

第三天,等待最后一批凌晨冲顶的队员登顶下撤后,我们收拾好营地,准备撤回成都。

下山的车子开得飞快,雪山湮没在乌黑的汽车尾气中,直到完全消失在后视镜里。我们回到了成都梦之旅,回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回到起点。

(注:文中风景照均由此次队伍中的摄像师拍摄,商用请联系)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