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众旅游散步路线推荐(太古里及附近)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5-06 09:5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成都出太阳的日子是个好日子,你要出门散步去。成都的冬日,几乎一直充斥着雾霾和阴雨,偶尔遇见出太阳的晴天,简直跟中了彩票一样高兴。所以回成都以后,只要遇'...

成都出太阳的日子是个好日子,你要出门散步去。

成都的冬日,几乎一直充斥着雾霾和阴雨,偶尔遇见出太阳的晴天,简直跟中了彩票一样高兴。所以回成都以后,只要遇见出太阳的好日子,我们都会出门散步去,一路找些不知名的苍蝇馆子,一路寻些老成都的记忆。

在绝大部分的成都旅游攻略中,太古里都是避不开的景点,这里有潮人潮店,有奢侈品,有古刹,有大片仿古建筑群,大多数人挤在人群中漫无目的的走了一圈后便离开了。今天走的这条散步路线主要以游览太古里及周边的历史建筑为主,为了避开人群,一定要选择一个有太阳的上午出发。

散步路线图


首先,坐地铁到春熙路站,然后向东走向太古里,过了纱帽街后就可以看到马路对面显眼的OMEGA招牌。

也可以百度地图搜索“欣庐”,按照导航走过去。

图中OMEGA和 BREGUET所在地即成都历史建筑——“欣庐”

大部分经过的人都会忽略这里,毕竟粗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仿古奢侈品专卖店,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OMEGA。

这里其实是民国时期一个国军团长修给他老汉的养老院,结果他老汉一辈子操劳惯了,不习惯一夜暴富的生活,就回了乡下过日子,“欣庐”就转手卖给了当地居民,直到拆迁前,这里都是个普通的住着三户人家的院子。

“欣庐”是一个典型的川西风格的三合院,由北面的正房、东西两侧的厢房和南侧的院墙门楼合围成一个院落,院子的西侧还有一个八角凉亭。

“欣庐”门楼

“欣庐”古今对比

“欣庐”的正房和东西厢房都已经租给了奢侈品牌做门店,院落是完全对外开放的,可以直接从上书“欣庐”的门楼走进去欣赏这座近百年的老宅子,青砖乌瓦都还在,院子里的八角凉亭也还在,只是多了点“珠光宝气”,少了点烟火气。

有一位拆迁前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人曾写文回忆这里充满人情味的市井生活,那时候一切都很近,邻居家只要跨两个门槛就能走到,街边小贩的叫卖声隔着老远就能传入耳中,抬脚出个院门便是孩子们撒欢的天地,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已经很难体验这种乐趣了。

“欣庐”正房

欣庐内凉亭


从欣庐门楼出来后的左手边,欣庐东厢房的正对面就是广东会馆,这是自“湖广填四川”以来,入川定居的广东人集资修建的会馆,主要用于同乡人聚会议事。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历史比欣庐更久,始建于清末,当年规模应该不小,现在的广东会馆已经是阉割版本的了,欣庐所在的位置原来就是广东会馆的山门和东西厢房。

广东会馆现已被改造成展览馆和时尚秀场,不定期的会举办各种活动,服装走秀,摄影展,新品发布会等等。遇到展览的时候,广东会馆里面基本上人山人海,绝大部分人都被热闹的展会吸引过去了,但作为一个几乎保留了原有风貌的历史建筑,其照壁上精美的石雕, 殿内的赤柱、横梁等等,还是十分值得我们驻足欣赏的。

广东会馆的石雕


从广东会馆出来后,沿着西糠市街和东糠市街向着东顺城南街走,两街的交汇处,是高大上的博舍酒店,酒店没啥可观摩的,反正我也住不起,但博舍酒店的大堂是一处门楼精美的老宅院。

老宅院位于笔帖式街15号,这里推测是清朝时期专做满汉公文翻译的官员办公场所,原来应该是一座三进的轩敞大院,民国时期被川军巨头之一的田颂尧买了下来,解放后收归了国有。而现在院落已经改造成为博舍酒店的大堂。

笔帖式街15号——博舍酒店大堂

这座老宅子的除了院墙和门楼以外,基本都完全翻新了,只有院墙和门楼斑驳的青灰色墙砖还隐隐透了点老宅子的味道。

笔帖式街15号——博舍酒店大堂


博舍大堂的背后,绕过现代化的博舍酒店大楼,又可以看见一处绿意环绕的历史建筑,就是章华里7、8号院。这里原本是两座紧邻着的民居院落,始建于民国时期,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翻新到完全看不出历史风味的高端茶馆。

章华里7、8号院(谧寻)


章华里7、8号院(谧寻)的斜对面就是马家巷老宅院,和章华里7、8号院一样,其修建时并不像“欣庐”有人命名,于是只能以原有的街道门牌号来称呼。

马家巷原来是大慈寺附近一条僻静小巷,巷中既有深宅大院,也有洋派的西式公馆,经过各种年代动荡和新世纪的大改造以后,仅剩了现在的这家老宅院,院子原本是前来大慈寺参拜的居士所居住的禅院,建造风格很独特,抬头仔细看看,能在院墙上发现十二生肖的石雕,非常灵巧可爱。

马家巷老宅院现在已经化身为一家餐酒馆,外摆的桌椅和遮阳伞将宅子围了个大半,原本的门楼隐在了桌椅后,倒是将厢房的墙壁砸了个供人进出的大口子。

马家巷老宅院

院墙上的小动物,你能看出几个?


马家巷老宅院再往西边走,就是大慈寺山门以及山门前的小广场。

广场上立着一座两级六面的字库塔,字库塔其实算是挺常见的古迹了,古人惜字如金,写过字的纸都必须扔到字库塔里烧掉,以示尊重。大慈寺街区改造之前,字库塔被居民搭建的平房裹挟,沦为了周围居民扔垃圾的地方,改造开始后得以保存了下来。

字库塔


字库塔的对面就是古大圣慈寺了,这也是大慈寺片区改造的重点改造对象和核心景观。

这座始建于隋,鼎盛于唐宋的古刹已经严重缩水,面积仅剩50分之一,寺中众多文物几经浩劫早已毁于一旦(据说大慈寺里曾保存过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寺庙内外也在改造工程中彻底翻新了一番,在这里已然是寻不了古了。但善于“寻欢作乐”的成都人,将大慈寺打造成了一座集焚香礼佛、吃斋念经、赏花、晒太阳、喝茶摆龙门阵的“综合体”。建议找个有阳光的上午来大慈寺散步,在游客涌入之前,在这里闲庭信步一下非常舒服,缥缈的香火味,嗡嗡作响的诵经声,寺庙建筑体后高耸的玻璃写字楼以及在红墙乌瓦间露出来的奢饰品招牌,总让你在出世与入世间踟蹰徘徊。


出了大慈寺后门,再往右拐可以步行约500米到府河边。

府河西岸是一片沿河的绿地,也是成都人民晒太阳的据点之一,我们走到这里时正好是中午时分,太阳热情而温暖,树下的石凳上坐满了打着小盹的老人和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们。河的对岸是一条打造工程接近尾声的网红街, 风格统一的咖啡厅一家接一家的开了起来,街头入口处有一个新的书店地标,书的种类数量和摆放远不及方所和言几又,但谁让它有个网红旋转楼梯呢,想拍照的还是可以去试试,当然你得带个有品位的摄影师才行。

不远处的天府塔倒映在墨绿色的府河水中,笑看府河两岸这截然不同的世界。

府河


沿河向北走不远,左侧马路对面有一个名为“三洲骄子苑”的小区。十多年前这一块还是棚户区,开发商拿下这块地后着手拆迁,不想到居然在破瓦棚间发现了一段被掩埋多年的城墙。城堞、垛口、梯道等等全都保存完好,这就是成都城墙东边的水路门户之一,水东门城墙。

不知道是该庆幸文保工作比较到位还是城墙的位置好,总之这段城墙作为小区中心花园被完整保留了下来,青灰色的城墙就如百年前那样默默矗立 ,没有奢侈品牌入驻,没有特产店,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它就像个退休反聘的老工人,依旧在原单位挂着铭牌默默工作着,只是工种由原来的保家卫国、器宇轩昂的战士,变成了社区办公室里热情而嘴碎的老嬢嬢。

水东门城墙遗址

水东门城墙遗址

我们溜达至此正好是饭毕午后时间,有几个老人坐在城墙顶上的树下晒太阳,旁边晒了一圈五颜六色的床单衣裤,几个孩子在城墙顶的碎石间嘻闹,几株大树在墙砖的缝隙中生长出来,杂草满地,站在这里,四周围绕的都是拆迁后新修的居民楼,原来可以登楼遥望的府南河以及成都郊外的田陌,已被高楼遮挡,它就在这些高楼围成的井底,唯一的远方,只有抬头望去那一小块齐整的四方天空。

水东门 城墙遗址


出了骄子苑后沿着武成大街向西走,过了两个街口后向右拐进四圣祠北街。街左边是现在的市二医院,右边是一处破败的老楼群。清末时期,街的左右两侧都是仁济医院的产业,仁济医院就是市二医院的前身,它是加拿大传教士在四川设立的首个西式医院,附带着还建有基督教堂和很多中西结合的小洋楼。琼瑶奶奶就是出生在附近的仁济女子医院。现在这附近完整保留且功能未变的大概只有街左侧的基督教恩光堂,街右侧破旧的老房子间偶尔能看到几处中西结合的建筑,屋顶杂草丛生,窗玻璃几乎都没了,也不知是否还有人居住,也不知道是否有保护起来。

基督教恩光堂,右侧钟楼上部颜色较新的部分应该是后来补修的

四圣祠北街右侧的老楼之一,原仁济医院制剂室,后改成二医院幼儿园,现在用途不明

四圣祠北街右侧的老楼之一,后改为职工宿舍,现在应该无人居住了


四圣祠街溜达完后可以去地铁市二医院站坐地铁回家了,也可以骑自行车回到府南河边,或者大慈寺街区附近,找个阳光好的角落晒太阳休息。整条路线我们走下来大概耗时3小时左右,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喜好选择舍弃部分景点,也完全可以倒过来走一圈。总而言之,成都出太阳的日子是你不能错过的好日子,你要出门散步去。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