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户内海·丰岛:心跳·呼吸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5-27 10:3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原文载公众号:雪梨酱的霓虹心作为猫党,在丰岛上实在满足丰岛,给人的感觉就和这些岛猫初印象差不多:“你看它还活着吗?”“活着啊,你看它还有呼吸。”丰沛之'...

原文载公众号:雪梨酱的霓虹心

作为猫党,在丰岛上实在满足

丰岛,给人的感觉就和这些岛猫初印象差不多:

“你看它还活着吗?”

“活着啊,你看它还有呼吸。


丰沛之岛的静之道

这大概是我此行遭遇的最安静的小岛了。

丰岛个头不小,但是开发极其有限,最瞩目的三个展览馆彼此距离好几公里,充分稀释了观展的人群。

岛上居民数量也不多,往来公交车一日也不过几班。游客如果想指着叫辆出租车,怕也是难事:丰岛“只有一辆出租车”可是一大噱头呢。这种情况下,想要靠着11路在岛上周游,不大可能;梅雨季节,自行车也不敢考虑。

好在是艺术节,小岛上增设了往来巴士,最长不过20分钟间隔就可以坐上,不论你坐一站还是坐全程,均一价格200日币。

所谓巴士也不过是个厢型车,倒也还没遇到过车上满员不能载客的情况。公交车的设站也很有意思,并不依循艺术节的那些重点展览而设,总是要和这些展览差着几百米的步行距离,好像刻意为之一样。

晨型人喜欢一开门就到,所以我早早就在网上预约了丰岛美术馆10:00的门票,兴高采烈地下了巴士,沿着面向大海的急转下行车道走过去……偏生今日就要好事多磨:

“我们现在暂时不能开馆,昨天台风的原因,装置有一些状况,我们在努力调试,可是真的不能确定开馆的时间,实在抱歉!”门口的小姐姐不厌其烦地和每一个移动到门口的游客解释。

瞬间倒是有五雷轰顶的感觉没错(笑)。

这日的跳岛游我不是一个人,和同事小仙女还有她先生一起。小仙女确定了消息,和门口的小姐姐撒了个娇,逗得大家笑语盈盈,神经立刻放松下来;她先生听到消息也只是确认了一下,表情都没任何变化,摆弄手机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好在有他俩在,我觉得我那时那刻神智相当清醒且异常稳定。

距离下一班巴士还有时间,而如果丰岛美术馆不能成行,时间忽然就变得充裕起来。

我们三人盘算了一下,决定先走去心脏音博物馆。

说是走,也并非因为心脏音不远,而是因为这是综合了各种因素的最佳性价比选择。谷歌说步行时间需要30分钟——我是不相信的,我在日本用谷歌的步行推算时间一般都会乘个1.5的系数(微笑)。

所以,就这样和小仙女夫妇一起踏上了丰岛步行之旅。

上岛时间早,本来就没多少客人,因丰岛美术馆闭馆积压的二三十游客,也各自选择了去处。

我们往心脏音博物馆步行的方向,没有什么人。

路途中所见的丰岛,用安静来形容似乎太简单了;但路途中所见的丰岛,就是简单的,满眼所见皆是山与海。

没有人,偶尔可见的民居,生气也是极其微弱的。它们大都造型简单,灰扑扑的。

你说它们和在日本乡间看到的民居有什么不同,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它们允许四周围的一切都在“野蛮生长”吧,也允许自己“不修边幅”吧。

和之前的推送里写到的女木岛的宁静安逸感不太一样,丰岛给人的安静多了点儿亦正亦邪的感觉。

它的安宁好像是已经放弃抵抗,但仍然抱持着已经成为破铜烂铁的兵器,坐在临风而立的山间,没有不满与发泄,也没有妥协,而是发现了自己可以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接受:放弃过去,也放弃未来,只活在当下。

世界尽头的心跳声

走了40多分钟,一路上真的是有穿山越岭之感。路越走越窄,从相对开阔的大路上,慢慢是小土路,慢慢路两边狂放生长的植物在脑袋顶上形成树洞,小径不过只能容纳两个人并列而行,正恍惚之间,树洞消失,视野忽然开阔,沙滩与海洋浩然出现在面前,一瞬间觉得自己走到了世界尽头。

这里不是世界尽头,但这里确实是丰岛的尽头。

大名鼎鼎的心脏音博物馆,就在这里。

心脏音曾经在上海举办的快闪型展览。18年夏天,走进那个有名的大烟囱里,听到顺次响起来博物馆收集的成千上万的心跳声,看到一盏暗示心跳声扑通扑通而伴随闪烁的暖黄色灯泡,我却并不是特别感冒。当时印象很一般,烟囱体量太大,光源却太小,灯泡的微光,抵不过从门口而来的自然光,心跳的声音也细小的也有如无病呻吟。

来了这座如总馆一般的丰岛心脏音,才知道之前的“心跳体验”甚至不及这里的万一。

虽然没有上海大烟囱看着就吓人的体量,在丰岛那间面积极小的、用来体验心跳声的狭长房间里,听到的心跳声隆隆作响,恨不能把你紧紧拥抱住,想与你一起共振一般;

隔绝了所有自然光源,一片黑暗当中,房间正中间的暖黄色光源,伴随着心跳声干脆而有力地闪烁,带来了一种强烈的灼烧感,燃烧,熄灭,复燃,又熄灭,反复而没有喘息:

就在这样的黑暗与光明际会之间,全身的五感被一一激活——

那一刻,我相信我在世界尽头。

本图自官网

在录音室,交给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1500日币,录下自己的心跳声。我也成为了心脏博物馆的一部分,成为世界尽头的一部分。

如果日后有缘,来到丰岛这间小木屋,输入“35738”这几个数字,你会听到,我在公元2019年7月20日的心跳声。

离开小木屋,走到沙滩上。俯下身子,看海浪一遍又一遍打在沙滩上。一捧又一捧的海水,蓄积力量,向着沙滩俯冲,摔成一片又一片碎玉,然后又渗透、后撤,蓄积力量,再一次……

第一次这样看海浪,也是第一次这样听海浪的声音。

海浪的一次又一次撞击,就是海的心跳吧?

海浪的一次又一次撞击,就是海的呼吸吧?

大道至简:母体·呼吸

从心脏音出来,一番波折按下不表,丰岛美术馆故障解除,我来丰岛的执念,终于成行了。

虽然名字是一间美术馆,但整个展馆只有一件艺术品,且这件艺术品就是展馆本身:

内藤礼作品——“母体 matrix”

这天之前,在直岛,我参观了内藤礼另外一处蜚声海内外的作品:隶属于直岛家计划,名为“KINZA”的建筑作品。

KINZA每周只开放三天,每天只接受16名游客,每人15分钟的独立参观。

我对KINZA的15分钟半冥想体验并不是很感冒,讲解的卡片上有一句话印象倒是蛮深刻的,“等待是这件艺术品的一部分”。

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母体”的参观体验竟然和“KINZA”形成了一种意料之外的呼应。

KINZA是完全的秩序之诗,整个建筑装置里的玻璃珠、丝线、乃至建筑结构中的一切,严谨的宁静中形成了一种蓄积的张力,一分一毫不得改变;而在建筑边缘留下的采光细缝,伴随着建筑外的喧嚣,更好像将整个装置包裹在崩溃边缘,只等一声令下。

母体利用的元素是相似的,却和KINZA走入了两个极端。

母体,几乎放弃了一切秩序:

地表渗出的细碎水珠,自由聚合,又自由归拢地底;整座建筑顶部的弧线柔软灵动,当其所当行;两个天窗,两条丝线柔软的垂下来。

人为的秩序像是被放弃了,自然就是这里唯一的秩序。

参观者进入母体之后,可以自由活动,大家或走或坐,像一尊尊行者。

我坐在场地里,就看着地面的水珠从几乎留意不到的米粒大的空隙中生成、膨大起来,紧接着脱离、扭转、挣脱,一滴一滴汇合、蓄力、冲荡,之后分散、又回归到那个几乎不会留意的黑暗空隙中。

图片自网络

是了,这是个正在呼吸的母体;

我存在于,一个会呼吸的母体里。

图片自网络

倦了,便抬起头来,在母体表面的那两个天窗上,丝线轻柔地和着风摇曳,窗外是青空与森林,风、空气、大自然、甚至温度都忽然成为了这件艺术品的一部分,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满溢了自己的胸腔:

呼吸!呼吸!

艺术品可以通过复杂的设计去表达所谓高级的理念,但或许难度更大的是让人意识到“基本”。

内藤礼的KINZA和MATRIX表面上看起来走在形式上的两极,但在我看来,却又有着相似的内核。

还原一种自然界的基本,还原一种人体的真实。而MATRIX更胜一筹的是,他用再复杂不过的设计,却生成了一种极为简单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又强化了个体的习以为常,让习以为常随之迸发出几何倍数的力量。


回想起来,丰岛给人的感觉是最暧昧的,远不如此次游览的另几座小岛直接透明。

而最暧昧的、最复杂的,往往有时候又是最简单的。

丰岛的秘密,就藏在最简单的“心跳”和“呼吸”里。

因为“心跳”和“呼吸”最简单,却恰恰为我们所遗忘。让你能够真的意识到,原来那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物,就这样伴随着你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又是一件谈何容易的事情呢?

把一切,安放在呼吸上,或许,终于有一天,我们也能安放躁动不安的一颗心吧。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