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拦马墙古蜀道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9-08 14:0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 拦马墙古蜀道。去年年底时,去四川广元参加了一场好朋友的婚礼,然后终于徒步了一段古蜀道。整个徒步过程很奇妙,就像穿越了时空,大部分情况只有自己一个'...

▲ 拦马墙古蜀道。

去年年底时,去四川广元参加了一场好朋友的婚礼,然后终于徒步了一段古蜀道。整个徒步过程很奇妙,就像穿越了时空,大部分情况只有自己一个人,遇到最多的是村里对我叫唤的狗。

从凉山乡到普安镇,短短15公里左右的路程,在两侧参天古柏掩映下,我穿过荒野、村舍、田地、河流,误入了杂草丛生的野路,看到了两座毛主席语录纪念碑。

在这条如今人烟寥寥、断断续续的石板驿道上,用脚步声和千年以来往返其间的古人进行了一番对话。

1930年代修建川陕公路时,大部分剑门古蜀道在现代化公路的覆盖下,不见了踪迹。公路在山间蜿蜒,幸而在剑阁普安镇到凉山乡段拐了个小弯,使得两地之间的一部分蜀道得以幸存。

很多古蜀道遗存被开辟为景区,得到修葺和保护,如剑门关、翠云廊和明月峡,但也有乡野间的些许路段,如普安-凉山乡的这段拦马墙古蜀道,还基本保留着原貌,依然在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对徒步或古蜀道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尝试去走走这段路。

▲ 古蜀道,两侧的古柏。

寻路,入口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搭到了去凉山乡的过路车。班车在108国道拐入凉山乡的岔路口就把我放下了,我只能自己走路进去,这里离拦马墙古蜀道的入口还有三四公里。

大路蜿蜒爬坡,两侧都是田野山岭,四下无人,我本来想一面走一面拦车,却一辆都没碰到。

走着走着,大路的左侧突然分出一条石板荒路,路边有好几棵看似古老的柏树,我不敢确定,往前一看,柏树上挂着蓝色数字编号牌:西00357。

我一下惊喜,原来这平常乡野边,就是古蜀道的一部分。尽管并不在翠云廊收费景区内,但这里属于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的西线,每棵古树都有编号。

▲ 大路边藏起来的古蜀道。

越往前走,编号的数字越来越小。由于常年无人行走,石板上铺满了落叶,荒草在缝隙土里随意蔓生,树荫下潮湿得很,它已经渐渐被我正在走的这条大路给取代了。

在抵达真正的拦马墙古蜀道之前,这样无头无尾的荒路还有好几段。

它们和水泥路平行,在某个丛林间突然延伸出来,再突然在某个地方戛然而止。

若不是像我这样专门寻找古蜀道的人,恐怕没有人会留心大马路边隐匿在树林杂木中的小路。

▲ 凉山乡,人烟很少。

穿过凉山乡里,再走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拦马墙蜀道的入口。

岔路落满枯叶,蜿蜒进一片暗淡而浓密的林子里。入口处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先秦古蜀道”,称这是“秦、蜀唯一的路上通道”,现存遗址都是“青石铺面,翠柏夹道”。

我望着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的小路,飞快踏上石板。

▲ 入口的碑文。

在四川和陕西之间,隔着秦岭和大巴山的崇山峻岭,古人为了出入蜀,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修建出了一条条栈道。

李白的那句出名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行走在这些山岭小路上的感受。

1990年代父亲出差回川时,会跟着大货车行驶在老川陕公路上,他总是向我谈起路途惊险。即便现代公路已经在原先蜀道的基础上拓宽和重建,但很多路段都是直接在山腰上开凿出来,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峭壁。

路随着山势曲折起伏,天气不好时,路况更是糟糕,他说,“每次坐车时,紧张到脚趾都抓紧了。”

古蜀道有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等,其中金牛道最为有名,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从成都出发,经德阳、梓潼,最后在广元出川。

如今广元一带的剑门蜀道,是金牛道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段。

拦马墙古蜀道就在剑阁至梓潼间,因保留着当时的拦马墙遗迹,所以堪称金牛道中的精华。

▲ 古柏森森。

石板道,柏森森

没走多久,成片的柏树就出现在眼前。相比于前面零星的几棵,这一带古树更为密集粗壮,大多都需要两三人才能环抱住。

不用担心辨认不出来,它们非常显眼。

一棵棵古柏,像一位位老人,耸立于道路两旁,沧桑而威严。

树根遒劲有力,深深扎入土地中,挺拔的树干上包裹着一层粗糙枯黄的厚树皮。

再往上,却枝繁叶茂,绿色苔藓也慢慢浸染着枝干,一片幽幽绿色,遮天蔽日。野草不知所谓,随意蔓生在四周。

我像突然被抛入古老的时空中,清风拂面,四周不见一人,虫鸟啁啁啾啾的声音隐约传来,此外都是静谧,但似乎又有什么东西悄然发生着微小变化。

▲ 古柏森森。

不一会儿遇到了分岔口,我自信地循着古柏和石板路前行。事实证明,这些森森古柏是最好的指路者,沿着它们走,总不会有错。

人们给一些奇姿妙态的树取了名字。

比如“怀胎柏”,它的树根从约1米高的土坡上向下舒展,一个硕大的树瘤从根上冒出来,这是树木面对损伤的自我修复,如怀胎面对“新生”。

又如“状元柏”,据专家考证,这棵树树龄在2300年以上,应该是秦代的时候就已经生长于此了。如今粗壮的树干上被人们缠绕着红绳,一些分叉已经干枯,而上面依然勃勃生机。

还有后面看到的“望夫柏”,耸立于山坡之上,仿佛真的是一位翘首以待的深闺女性。

▲ 怀胎柏。

▲ 状元柏。

▲ 望夫柏。

道旁古老的柏树最早种植于秦代,经过历朝历代人们的保护、补植和移栽,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为过路行人提供了林荫和庇护。

据史料记载,剑门古蜀道在历史上共经历了八次大规模的驿道整治。

第一次大量栽种发生在秦代,始皇帝大兴土木建阿房宫,造成“蜀山兀,阿房出”,百姓怨声载道,为平民愤,他下令在蜀道旁补植柏树,这批树就叫“皇柏”。

三国蜀汉时期张飞镇守阆中时,为了方便官兵往来,他率领将士修补驿道,补植柏树,这一时期所植的柏树叫“张飞柏”。

东晋时,人们又大量种植了一批“晋柏”。

唐、宋、元年间,当地人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种植。

明代,剑州知州李璧倡导剑阁百姓以石铺路,补植大量行道树,这批栽种的柏树人又称“李公柏”。

剑门古蜀道以剑阁为中心,北至昭化、西至梓潼、南至阆中。

155公里长的古驿道目前尚存古柏7886棵,它们蜿蜒成一条绿色长廊,早已与山间曲折的古驿道融为一体。

清代诗人乔钵任剑州知州时,题写《翠云廊》诗: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如今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就是因这首诗而得名。

我恰好碰到了正在对古树喷驱白蚁药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定期进行这项工作。

拦马墙这一段虽然目前未被列为收费景区,但路旁每棵古柏都编上了号,被仔细照料了起来。

有棵古柏倾倒横跨在石板路上,我需要弯腰才能从下面通过,而即便如此,它的树干上依然挂着号码牌,扎根土里,继续顽强地生长。

▲ 古柏的树根。

▲ 古柏森森。

▲ 拦路的古柏。

拦马墙,清凉桥

古时为了保护奔驰的快马不至于跌落悬崖,人们在石板路边堆砌起护栏,即“拦马墙”,这是古蜀道上典型的道路安全标志。

你很快就能在石板路边看到它,但不要抱有太大期望,因为它并不很壮观。

它高度远低于普通墙壁,而且一侧所谓的“悬崖”,也由于密密麻麻的树木从下冒出来,形成围簇之势,并不惊险。

拦马墙有的用土垒,有的为土石混合,有的则仅巨石垒之。这一段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其景观,而在于它是三百里金牛道上仅存的一段护墙,也只有这一段,是以宽厚的石礅堆砌而成。

因而这段古蜀道都以其命名。

▲ 仅存的拦马墙。

巨大石块垒起的拦马墙高、宽约0.5米,仅存有几十米长。石面早已长满绿色青苔,有的杂草从石缝中探出头来,然后迅速冒过了墙高。

过了拦马墙,一路便都是古柏、石板和树林,风景清幽,走起来轻松愉悦。

大约三公里后,遇到了路上唯一的一家客栈。老板娘热情地跟我聊了会儿天,向我介绍了自家院子外那棵古柏,它的一段枝干像龙头,而树干上的凸起和奇怪的纹路,形成了一只狗头的样子。

如前面对古柏的命名,人们热爱在自然中发挥想象,寻求意义。她很引以为豪,觉得这似乎象征着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 老板娘和她介绍的狗头。

老板娘最后给了我一根树棍,说后面有狗,让我当心。我当时不以为然,后面的经历证明:多亏了这根棍子壮胆。

零星的房屋开始出现在石板路右侧,不过村庄也没有带来人气,一只猫立在紧闭的大门旁,警惕地看着我走过。

一个小池塘在左侧映入眼帘,站在池边,没了树的遮挡,风景开阔起来。远方山峦缓缓起伏,在阴沉的天气下朦胧如水墨。

▲ 水塘。

翻过望夫柏的那个小山头,就是清凉村和清凉桥了。

这里再不像先前被打整过的古柏石板路,清凉桥看起来是荒草中一段被废弃的石板桥,长十来米,桥面用9块青石条铺就而成。

河水被两岸绿色映照得清幽极了,缓缓从桥下流过。我坐在桥面上休息了一会儿,微风吹来,掉落水里的竹枝沙沙作响,确实清凉。

▲ 清凉桥。

这座桥是康熙年间复建的,两对桥墩上的两头蚣蝮(传说龙生的九子之一,为避水兽)都被损毁得厉害,一头一尾,已难以辨别其原本模样,只有身上隐约可见的龙鳞,透露着古意。

很多来拦马墙的人走到这里就折返了,我不想走回头路,计划继续走到普安镇。后面这段路上虽然古柏很少,且要走一半以上的大公路,但行走的人也更少,更为清幽。

▲ 清凉桥和河水。

遇狗,误入田野深处

爬上坡,立马看到清凉寺,它一点都不像个寺庙。两座破旧的瓦房大门紧闭,门口的大红灯笼和对联早已褪色,毫无宗教色彩,若不是门匾上写着字,我还以为是寻常百姓家。

从清凉寺旁的石板台阶往上爬,很快又回到了大路上。穿行在村落之间,有时碰见在家门口干活的村民,向他们问普安方向,都会热情给我指路。

田里干活的人对我这样背着大背包的徒步者也不以为然,刚开口想问路,他们就仿佛知道我要问哪里,直接伸手向我指方向,大吼,“往那边走!”

▲ 清凉寺。

对我来说,最可怕的是村庄里的狗。

有主人在时还好,他们会帮我驱逐。而没人时,只要一只狗瞥见我这个陌生人,徘徊几圈看我朝它家方向走去时,就开始汪汪大叫。

这一叫,往往又会引来周围其他狗的参与,顿时狗声四起。

我缺少面对狗的经验,稍一挪步,后面的狗又会追上来,真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让我进退两难,只好站在原地不敢移动分毫。

原以为叫上一会儿便会消停,谁知我们的对峙起码持续了十分钟。我紧紧抓住手中的棍子,作势打去,它们却丝毫没有退下的意思,仿佛能感受到我的胆怯,反而更嚣张起来。

终于,狗叫声引来了田里干活的村民,帮我训斥一番拦住狗后,我才谢天谢地得以脱身。

这样的戏码上演了两次,走完这段三公里左右的村庄路,才终于松了一大口气。

▲ 路过的村落和房子。

我一边走,还在一边寻找编号为00001的古柏。

最后终于在大路边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1至6号的6棵古树。它们在村庄边毫不起眼,可能树龄不大,主干不算粗壮,枝叶繁茂得快垂落到地上,和杂草缠绕在一起。

▲ 1号古柏。

这里的古蜀道和柏油路平行,但并不连续,走几米,石板路就消失在泥土中,我必须要重新回到大马路上。

就这样走着走着,我在不知不觉中,被一小段石板路带到了田野深处,等回过神来四处张望时,早已丝毫看不到马路的影子。

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石板在枯草落叶间的痕迹越来越模糊,有一段由于前几天下过雨,全是湿泥,浓密的野草长到了我的膝盖高。

我绝望地停了下来,发现自己再次被卡在中间,进退维谷。周围除了我的喘气声,什么都没有。在杂草中挣扎走了几分钟后,有“路”了。

▲ 荒凉的石板路。

我看到播种后整齐的田地,一堆干枯的玉米秆横七竖八倒在旁边,角落里,分明还耸立着一棵古柏。

它没有被编上号码,只是兀自立在这荒凉的田野之上。附近还有一座“毛主席语录”石碑,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不过可能务农之人经过时也不会再多看两眼。

这条曾经带给人讯息、货品和人烟的蜀道,终于还是在更便捷的道路出现之后,慢慢被遗忘了。

▲ 田野和石碑。

从这段小路钻出来后不久,石板路又在大路左侧延出,一个渡桥孔出现在眼前,桥墩边又立了一座旧得发黑的“毛主席语录”石碑。

我穿过桥洞,一路下坡。小路依然荒芜,但比起之前那段已经好太多,石板宽敞,下坡走起来毫不费力。

两个村民背着背篓,她们刚从普安镇城里赶集回来,老远看着我对我微笑。如今,要是不开车的话,附近村民还会走这条小路抄近道去普安。

▲ 最后一段古蜀道。

大约半小时后,我终于抵达普安镇。

十五公里左右的路程,我走了五个小时。还没到街上,哐当声传来,远远看到高高的黄色吊车正在施工,一座座现代化楼房正拔地而起。

▲ 普安镇。

拦马墙古蜀道TIPS

拦马墙古蜀道的徒步难度并不大,且一路都有信号。不过最好还是穿上舒适的运动鞋,带一根棍子或登山杖,有助于缓解下坡对膝盖的冲击。注意农村里的狗,它们叫起来真的蛮可怕。另外,从清凉桥到普安镇行走的人较少,路上较荒凉,最好多向村民打听方向,以免走错。

如何抵达:

可以从普安镇坐车直达凉山乡,再开始徒步。从凉山乡走到清凉桥大约单程5公里,徒步时间约1.5小时。普安镇有汽车返回成都和广元。

食宿:

沿途只有一家食宿,即拦马墙驿站(电话:18780930559)。若想在清幽的古蜀道上多逗留些时日,它是最好的选择。驿站就在蜀道边上,门口就有古柏,条件虽然简陋,但老板热情周到。

▲ 古蜀道。

本文首发于《孤独星球杂志》2020年9月刊,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