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备忘录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9-11 23:3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以色列人,伯利恒市今天的市容会怎样。是一如既往地平庸和破落,还是焕发新生成为整洁的都市?现今的伯利恒公共交通破败,市政道路无序,卫生'...

1.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以色列人,伯利恒市今天的市容会怎样。是一如既往地平庸和破落,还是焕发新生成为整洁的都市?现今的伯利恒公共交通破败,市政道路无序,卫生状况堪忧。我们雇用的巴勒斯坦司机说到他们的生活时,一脸愁苦地望着远方,说,“他们(犹太人)到巴勒斯坦才60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会是这样”。然而雇佣关系结束时,他一脸讪笑着问我们要小费,给的是以色列谢克尔,他也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巴勒斯坦

2.或许我这里唠叨的关于巴勒斯坦的一切都只是管中窥豹,因为我位于巴勒斯坦领土上的旅程只有前往伯利恒的半天,和自驾穿越90号公路的半天。时间关系没能到拉马拉拜谒阿拉法特公的陵寝,也没能前往杰里科和希伯伦这两个迦南古城。所以这篇游记也只能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一些流水。

但是我也相信,这些时间对于巴勒斯坦国的西岸部分,也是足够见微知著了。

打卡

3.巴勒斯坦国,是49年的联合国决议中划线与犹太国(以色列)分治迦南之地的阿拉伯国,法理上是一个独立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的观察员国,有自己的政治体系。但是没有自己的军队,货币,一切的一切包括实际控制区,均与以色列唇齿交错,甚至可以认为是以色列的国中之国。

4.巴勒斯坦国包括相距甚远不相连的两部分:与约旦接壤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与埃及接壤的加沙地带。加沙地带由被定义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控制,与以色列交火不断。西岸由温和派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法塔赫控制,许多方面甚至依赖于以色列。加沙地带是游客禁地,游客擅自进入会有危险,且以色列国防军也不让游客进入。而西岸地区持护照可以经过检查站自由进入。

加沙和西岸相距甚远,这张图里的绿色包含了A和B类地区

5.西岸地区被以色列区分定义为ABC三类地区:A类地区为巴勒斯坦完整控制地区,民政由巴治理,军事由巴警察和民间武装维持,基本上只包含了诸如拉马拉、伯利恒、杰里科、纳布卢斯,希伯伦、杰宁等大城市的市区部分,以色列人无法进入;B类地区为巴控制民政,以控制军事的地区,包括各个阿拉伯村庄等;C类地区仅法理上由联合国承认属于巴,但实际由以完整控制,以在其中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人可以进入但是安全不保证,包括了各条穿过西岸地区的以色列国家公路和临近定居点。

这张图里粉红色是A类地区

6.从耶路撒冷老城大马士革门外的公交总站乘坐231路,即可直达伯利恒市中心,票价7谢克尔。新闻联播中你死我活的两国竟然有市区公交车直通,如果你深信我国宣扬的世界观那一定会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不知为何,231路在大马士革门公交总站的公交牌上写的是21路,与此类似234路写的也是24路。车型有新旧,从以色列到巴勒斯坦程的车型是破旧的旅行车型大巴,回程坐的就是崭新的城市公交车型。

231车票

前往伯利恒

7.231终点站下车,巴勒斯坦的士司机就围上来询问是否包车游览,的士都是接近报废的老斯柯达,怠速时全车零件都在抖,踩下油门后的吼叫像卡车。如果愿意自己走的话,徒步到马槽广场也不算远,前提是你对巴勒斯坦的市容不能有心理上的恐惧。

雇的司机同志,是个老滑头

8.巴勒斯坦青年有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成群站在街头,然后一起盯着你。精壮的阿拉伯鲜肉啊,加上络腮胡和爆款皮衣或者连帽衫,就问你心里毛不毛。

9.伯利恒号称西岸地区第三大城市,其实市容更接近中国西部偏远县城。进入伯利恒市区(A类地区)以后,只能容纳两车勉强交汇的道路边上开始时不时出现垃圾堆,半吊子建筑工程和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市政排水简直让人的悲伤无处安放。若是没有圣诞教堂,你断不会将这个破败的小城与基督教四大圣城之一联系在一起。

伯利恒全景,远看和县城差不多

伯利恒市内就像中国的破败乡镇

10.圣诞教堂就是耶稣的诞生地,耶稣降生在教堂中心一个称为星之石洞的洞里的马槽中。与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中央的耶稣受难处一样,圣诞教堂中央的耶稣降生处前也是人山人海,排队几百米,时间几小时。全世界无数基督徒一辈子就指望着一次跋山涉水到这儿,花几小时排上队到马槽前读一段经再亲吻一口地面。鉴于我不是基督徒,就不排队凑热闹了,在洞外拍照打卡就撤退。

圣诞教堂

圣诞教堂中耶稣诞生的星之石洞外面加盖的一层鎏金祭坛

圣诞教堂的门只能弯腰过

一大波排队看洞内石槽的信徒,没有几小时排不完队

11.与圣墓教堂一样,圣诞教堂也由世界上各大基督教派共同管理。天主教的圣诞节是12月25日,东正教圣诞节是1月7日,我们在1月2日到达圣诞教堂,教堂门前的巨型圣诞树不知道是天主教会用完来不及撤的还是东正教会提前布置的,或者两家节约经费共用一棵?

圣诞教堂前的圣诞树

12.圣诞教堂门前的广场名为马槽广场,有各种小吃店和难得一见的巴勒斯坦警察,无数司机和导游在广场上拉客,广场边上一建筑名为伯利恒和平中心,另一建筑为伯利恒市政中心,全世界都见不着的巴勒斯坦国旗矗立其上,向歪果狗们昭示自己立国的拳拳之心。

巴勒斯坦国旗

马槽广场周边

13.巴勒斯坦人也吃Pita夹Felafel,以色列人也吃烙饼,亲兄弟就是亲兄弟,以实马利再怎么被遗弃,以扫和雅各再怎么争名份,老爹或爷爷都是亚伯拉罕。马槽广场周边餐饮可能卫生状况不太好,回耶路撒冷后我们纷纷闹肚子。

pita夹felafel

卷饼店的小哥非要我们在twitter上粉他

14.以色列兴建的巴以隔离墙以防止恐袭为名将巴勒斯坦西岸城镇与以色列占领区物理强制隔离,或曰圈养起来,以为犹太人蚕食49年分治线以内地区提供庇护。灯塔国川大统领如法炮制,在墨西哥边境也玩了这一出阻止偷渡。咋一看这个方法在小尺度范围内算是最直接有效的了,当然扩展到长城这种级别的尺度就没有什么卵用了。

一段墙

15.很担心巴以隔离墙处会发生冲突的危险,譬如巴勒斯坦青年把燃烧瓶和石块扔向墙外,对面以色列警察还击一个催泪瓦斯,之类(据说只有穆斯林斋月时才偶尔可见)。然而到了隔离墙,才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再庸俗不过的旅游景点,墙边售卖明信片冰箱贴马克杯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生意红火。巴勒斯坦民众似乎已经习惯了有墙的生活,该怎么过怎么过。

隔离墙前都有旅游纪念品商店了

16.隔离墙上的涂鸦多数已经不是当地爱好者的作品了,世界各地的街头艺术家蜂拥而至,主题现成,没有监管,创作也就没有局限了。梅西可以戴着头巾踢碎以色列国旗,川普也可以抱着柱子发情,白雪公主也可以拿着带巴勒斯坦国旗手机壳的苹果手机。认知范围内的各种语言,都会在墙上留下诸如"no war","和平"," мир "," libérer la Palestine"或是“とりこわす”之类文字。

以方的哨所估计经常被巴勒斯坦愤怒青年架着火烧

“打开墙我们就能去圆顶清真寺了”

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

17.“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 Palestine will be free”,隔离墙一线出现最多的就是这句诗。墙上还列着在以色列袭击中丧生的儿童的名单和当人肉炸弹献身的勇士的头像。诉说49年到现今的茫茫建国之苦,似乎也是墙上永恒的野望。司机很坚定地双手摊开:"American ,no good! Israeli , bad guy!",甩锅给外部敌对势力似乎总是特别容易。贩卖苦难在哪儿都是一门好生意,加沙只有越贫穷,哈马斯的统治基础才越稳固,而表现得极端激进同以色列交锋以得到以军对加沙更强硬的封锁才是让当地愈加穷困的最有效手段。

丧生儿童名录

复国的野望

向往耶路撒冷

18.许多普利策奖作品都喜欢把战乱或者穷困地区的儿童当作拍摄素材,以博取人文关怀分。但巴勒斯坦小孩似乎并没有给我们留影向世界贩卖苦难的机会。隔离墙前的小孩和普通小孩一样嬉戏,看到我拿着相机就直接跑过来抢我的相机玩;阿克萨清真寺里的小孩上窜下跳,很认真地阻止和破坏游客接近清真寺与同清真寺合影。大概只有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生活面貌会更接近媒体眼中的苦难吧,然而这到现在都是一个游人无法目睹的命题。

梅西!

巴青年日常

19.不谈伊斯兰世界的貌合神离与以色列的强势,巴勒斯坦最令人担心的是自身。自治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哈马斯的跋扈和独裁,导致巴勒斯坦人几乎没有任何活力的懒散与得过且过的状态,所谓的封锁完全无法解释他们的困局,更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苍白的借口。

20.然而当我坐着231回到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门,又站在喧闹拥挤的游客中间时,过去几个时辰身处异教异境异国之事恍若隔世。我谈不上怀念巴勒斯坦的穷困、粗旷、及坎坷的路和绝望的墙。但抬头一看,视线内永远无法摆脱圣殿山上的金顶清真寺,它依旧臧默无言,却无言召唤不远处一堵水泥墙后一整个民族的渴望。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