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旅人永无归期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9-11 23:3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纪念证书,注明当天一共接受电离辐射0.002msv(毫希弗)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悲鸣,是乌克兰乃至泛人类科学史上最沉郁的底色。  经历'...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纪念证书,注明当天一共接受电离辐射0.002msv(毫希弗)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悲鸣,是乌克兰乃至泛人类科学史上最沉郁的底色。

  经历过霎时集体毁灭的地方世上并不少:庞贝城永远定格在那一秒;广岛已经重新成为了百万人大城市;我到过唐山大地震的物理震中,目睹其上残垣断壁和扭曲的铁轨,以及遗址边上数百米长的遇难人名碑。

可切尔诺贝利的毁灭并不在刹那间给你血肉横飞的惨象,而是毫不讲理地原封不动地宣告你的无条件永久死亡,连原地重生的机会都不给。

  1986年4月26日晚一声巨响,蓝色光柱如激光一般射向宇宙,方圆一公里内的动植物在几天内全部死亡,带着带着铀235的粉尘散发着强烈的贝塔和伽马射线乘着季风开始准备席卷整个欧洲。苏联封锁消息,消防员满以为是普通火灾,然而接近就瘫倒毙命。人束手无策,苏共一声令下,消防员开始使用最粗犷的方法封印这个要毁灭欧洲的潘多拉盒——直升机吊着混凝土飞到反应堆上方投下,飞行员一来回就要轮班,然后进无菌室监测辐射病。

直到70小时以后1000多公里外的瑞典在空气中突然发现放射性,事故才大白天下。

  30年转瞬即逝,这天寒潮袭击东欧,乌克兰大地千里雪飘,20公分以上厚的积雪更为禁区增添肃杀。我站在4号反应堆的“石棺”前——这是人类史上唯一一次毁灭级核灾难事故现场——心情却意外平静,没有恐惧亦或悲哀,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向导在车上播放的纪录片里,撤出现场的消防员受到接见,领导与他们握手以后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祝你们余生身体健康“。

站在雪中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前禁区

  核事故发生以后,周围方圆三十公里都被划为军事禁区,居民全部迁出,由军方控制禁止私自进入。禁区设有三道军方检查站,需出示护照接受军队检查。返回时,在军方检查站也会有特殊的仪器检测每个人身上以及车上是否有携带出放射性颗粒。

  无人区成为动物的天堂,没有传说中的巨鼠或者飞羊或者变种人,倒是目睹了野马在森林里栖息。 树木疯狂生长,已经和原本在它们边上的栏杆或者混凝土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合为一体。人类撤退的地方,大自然接管了一切。

  禁区内的切尔诺贝利镇,居民们已经撤离了几十年,村子房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走近了才会看到生锈的屋顶,破旧的门窗,一地的沙砾和碎玻璃。我不知道民宅里摆放的的玩具和书本是1986年的遗存还是旅行社放进来的道具,但是起码腐烂塌陷的木地板和岌岌可危的屋檐告诉我它们目送了当时的回头。

  在一间民宅的厨房里,墙上贴着一张1986年的海报,图上的地方阳光明媚郁金香繁盛。向导问我们是否知道这是哪,很快有人猜出了这是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而这天我从独立广场过来,经历了04年和14年革命的广场雪虐风饕。

核电站区域的标志

禁区第一层军队检查站

无人区里的野马

废弃的幼儿园

废弃的村庄

废弃的公交站

废弃的小礼堂

废弃的民居

一户废弃的人家中挂着的1986年的基辅独立广场

今天的基辅独立广场普里皮亚季

  这里距离核电站3公里,是核电站员工的生活区,苏联为这些当时全球最顶尖的核能科学家和工程师按最高标准建设了这座小城,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很多高级商品在莫斯科和基辅都买不到,但这里有。26日当晚城里的广播突然响起,要求居民马上撤离,只准带随身物品,三天后就回来。随后军队大巴开进城开始搬人。然后他们大多数人这辈子再也回不到这里。 三天变成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其实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刻,他们已经成为了这座小城和一手建立起来的生活没有归期的旅人。

  事故发生时,小城游乐场的摩天轮才开放了第二天,超市的购物车和收银台依旧像30年前一样摆放,五星级豪华酒店不再有灯光,第一批捐躯的英雄照片挂在市中心公告栏上,至今仍享受着鲜花。小城的医院的地下室里堆满了当年抢险的消防员们脱下来的沾着高放射性物质的装备,据说这是目前唯一需要穿着防辐射服进入的地方。走在积雪覆盖的街道上,向导的声音在几乎绝对宁静的空城里可以产生巨大的回音,只有我们踩雪的吱呀声和钙革计数器时不时响起的报警声可以打破这份的压抑。

  向导不断地在某些固定的点拿出当年的实地照片,述说那天前的小城有多么繁华。我们也知道,一幕戏剧总要有欢快的场景,才更能让观众沉浸入其后悲剧的格调。乌克兰还是苏联解体以后唯一一个立法禁止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前加盟国。所以举国都无法看到苏联时期的标语口号等遗存。只有在普里尼亚季,那个年代的烙印才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甚至还有全乌克兰唯一一座列宁像。苏维埃在乌克兰可能永远消失了,但它的幽灵仍在切尔诺贝利出没。

游乐场

体育场

超市

电影院

今非昔比1

今非昔比2

今非昔比3

苏维埃的痕迹

苏维埃的痕迹

普里皮亚季核电站

  那年四号反应堆被混凝土浇筑成为一个“石棺”,“石棺”中还残留着200多吨的浓缩铀。2013年石棺顶部发现坍塌的隐患,于是又在“石棺”的外部兴建了如体育馆穹顶一般的半圆形的保护罩。有许多工作人员常驻与此,进行维护性建设,监测核原料,以及进行禁区清理。

  “所以如果新石棺不赶紧造好的话,辐射粉尘袭击欧洲将会再次发生”,向导说,“切尔诺贝利不像其他历史遗迹一样只属于过去,它的潜在危险会跟着我们一起到未来。”

  “切尔诺贝利将永远存在。”他说。

四号反应堆的旧石棺(网图,侵删)

盖上新石棺

事故后停止建设的反应堆

污染处理设施

核电站餐厅

辐射携带检查仪器,在餐厅和各个军队检查站都要进行此检查(自己忘了拍,网图)

核事故救援纪念碑辐射
tips:一切以电磁波方式扩散能量的过程都叫辐射,包括可见光,依据辐射将物质电离的能力,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媒体谈及色变的“辐射”指得就是电离辐射(然而手机辐射并不属于)。电离辐射强度单位为微希弗每小时(usv/h)。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电离辐射主要是铀238衰变放出的β射线和γ射线。

  各处辐射强度:禁区第一层检查站,0.14usv/h;切尔诺贝利村,0.46usv/h;普里皮亚季的游乐场摩天轮下,0.9usv/h;四号反应堆门口,2usv/h;红树林外围,5.3usv/h。现在可以列举一些日常场合的电离辐射强度值了:日常正常环境:0.1-0.2usv/h;飞机上的宇宙高能辐射:2-3usv/h;医院里的x光:100usv/h;医院里的CT检查:2000usv/h。旅程结束时导游在我的纪念证书上写下了计数器累计的当天接受辐射总量,大约相当于坐了4小时的飞机,或者1次X光检查,或者1/20次的CT检查。

  由于苔藓类的地衣生物对放射性的颗粒具有聚集效应,所以即使在环境辐射量较小的地区,苔藓的辐射量也要明显高出周围许多。还有就是那些禁区内的废弃建筑物内,由于粉尘更难随着空气流动疏散,故而会比室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禁区内多数人类活动地区,因为清理人员三十年来的不断工作,辐射强度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标准,远低于普通核电站工作人员的日常最大接受辐射剂量,所以才能开放旅游。而深山老林里因为清理困难外加土壤本身的富集,依旧是十分危险的地方。比如著名的死亡红树林,站在红森林边缘的公路上,辐射强度已经超过5.5usv/h,此后每接近一步,辐射强度就能暴增2-3usv/h,在仪器读数超过25usv/h时我落荒而逃,着实没有勇气再补拍上一个读数爆炸的视频。

禁区第一层检查站处

废弃的切尔诺贝利村中

普里皮亚季的游乐场

四号反应堆“石棺”前

死亡红树林边缘,从这里起每前进1米数字都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民航飞机上的宇宙高能电离辐射

国内家中

切尔诺贝利的苔藓聚集了放射性尘埃后

  定下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行程之后,我还需要随身带一个“盖革计数器”用来探测实时的电离辐射强度值。上阿里闲鱼找了个卖家,谈妥价格后表示这家伙是要带去切尔诺贝利的,卖家大惊失色:亲你不要命了?要穿成宇航员那样去吗?

  当你对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一无所知时,第一印象就是建立成见的最好时机。成见一旦建立,就很难打破,譬如认为要穿着宇航服才能去切尔诺贝利,或者认为电站附近八条腿的巨鼠遍地跑。当然,有些成见你并不想打破,你愿意做的只有为它寻找证据。而如果你有打破它的意愿,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走进它。

  所以今天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千里迢迢来这里,或许只是为了看看人类对不受控制的力量的敬畏和对毁灭的无能为力,或许只是为了消除自己心中对来自与之不相关的信息源给予的成见吧。

  时间是一条无法逆流而退的长河,卑微的生命则是飘落在水上的落叶。白雪覆盖在切尔诺贝利禁区里,留守的人们点亮炉火,恪守着四季,在千年内不会再有人的森林缓慢地生活。


tips: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开放个人自由参观,需要参加由军方授权的旅行团(垄断经营)才可进入。有一日游至多日游的各种行程选择。一天费用约90美元。
旅行社有提供“盖革计数器”租用,一日租金10美元。我为了对比诸如飞机上或者其他地方的辐射强度,所以自备了一个,也省去了租金。
在线预订行程后,当日早八点在基辅火车站西出口乘坐旅行社的中巴前往,单程一小时。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