垭口之间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db:出处] 2021-05-27 01:16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

<垭口之间折多山上的云雾山头上的牧民、白塔、经幡、藏文标语

刚进甘孜的国道上,有许多隧道,开始还会饶有兴致地数,发现数不过来,便作罢。模仿司机的动作习惯,进隧道关窗、出隧道开窗,好像开关车灯一样熟练而自然。二郎山隧道足有13公里长,里面标着距离两端出口的路程,或许是为了逃生方便。不过那么长的隧道,往哪儿跑都是暗无天日。这隧道还没建成时,二郎山是川西的第一道屏障。建成以后,第一屏障的名号给了折多山。过折多山那天,山顶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10米,与山下分明是两个世界。过了折多山,隧道少了下来。国道贴着河,沿河修路省了逢山开路的麻烦。山区的县、村也是沿河而建,便于往来交通,也方便我们的一日三餐。想起来在飞机上读到的文章,当地政府要从都江堰到四姑娘山修一条小火车,想来这风景兴许能赶上瑞士。

何伟的假交警高原草甸色达学徒和卡萨湖

第一次读到假交警是在何伟的书里,《寻路中国》的封面上,穿着制服伸出一双手,戴白手套。山区的路,遇上暴雨就糟糕透顶。抵达川西的前一阵,雨下了一个多月,把路冲得松散。山路上一边是悬崖,泥石裸露在外面,一颗大石头砸在路面;一边是湍急的河水,冲垮半边路面。这路上没有一个假交警,人人小心翼翼的。假交警最多的地方在垭口上,天气好的垭口一望无际,能看见远处的雪山。垭口上,司机打开他的音乐软件,播一个抖音歌单。同行人夸师傅口味不错,路边一个假交警路过。

牧民家的牦牛资产牦牛塔公

高原牧场上,一簇簇黑色的大家伙缓慢移动,乍看之下,分不清哪边是头,哪边是尾。张望半日也不见放牧人,有的牛群会上色,有的不会,牧民总有办法找到自己的牛群。听说牦牛是高原的宝,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酥油是牦牛奶里熬出的脂肪。司机聊起来,老家在九寨沟,自家也有几百头牦牛,凡一把,都是资产。牦牛生仔,牧民就更富起来。也许十年一次,一场暴风雪扫过高原,财富就被一扫而空。路上的牦牛不敢乱碰,一头值万把块。牦牛栖息于海拔4000-5000迷的高寒草甸,夏天偶尔也能上到6000米。再高了,牦牛也有高原反应。

密宗和尚寿灵寺寿灵寺边的小朋友们

读《骑乘铁公鸡》,保罗索鲁有到藏地旅行的经历。当时他随身带着一打DL的法相,一路贿赂方便。和司机提起DL的事情,也是都市传说言语不详。一路的喇嘛庙都闭门谢客,色达、亚青都没去成。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是个景点,游人如织,那会儿还丁真还没出道。长青春科尔寺里也有许多活佛法相,另各路汉传的佛陀、菩萨在这里变身,看得一愣一愣。回来翻《萨迦寺》,更是神秘,想来仍是没有靠近半分。炉霍寿灵寺,汽车开上山头,寺外民居便建半坡上。小朋友们在踢毽子,门牌上写着寿灵寺211号。

路边野餐和洛克线珍珠海亚丁

美国人洛克在2021年,从木里王国那儿听了些香格里拉的传说,齐整装备,深入贡嘎岭地区,穿越稻城、亚丁。这段探险经历激发了后来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也留下了一条徒步路线,洛克线。在亚丁向着牛奶海迈进的路上,偶尔有拄着登山杖,反向走来的人。听说走了有几天路,是走洛克线的,羡慕一把。登到高处气喘吁吁,看一眼左边的珍珠海,一眼右边的牛奶海,已是成年人的疯狂。上山的太阳,下山的雨,一天下来,膝盖已不听使唤。在路上,有时候流水没那么急,河床上卵石堆叠,树木茂盛。时刻都想停车就地坐一会儿、躺一会儿。不一会儿,司机熟练地一把急转弯,打破了我眼前的风景和念想,暗自羡慕河边野炊的那群人。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