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 | 太平洋上的那个少年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db:出处] 2019-08-24 06:5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为要不要去绿岛犹豫了许久。这是我第二次来台湾,在七月,请了五天年假,和头尾的周末连成一段八天的旅行。假期宝贵,想要探索的世界排不过来。我想,这可能是'...

我为要不要去绿岛犹豫了许久。

这是我第二次来台湾,在七月,请了五天年假,和头尾的周末连成一段八天的旅行。假期宝贵,想要探索的世界排不过来。我想,这可能是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最后一次去台湾了。

我就很想去绿岛。因为它是我心心念念的离岛,也因为它是台湾历史里一个灰暗的缩影。

但我又害怕去绿岛。太平洋的风浪未可知,“一定要吃晕船药”、“全程都像在坐海盗船”、“不要吃饱也不要什么都不吃,没东西可吐会更难受”,网络上对这一小时船程的形容,倒让我心里没有底。更何况,这次我还带着来台湾寻找往事的长辈们。但是长辈们反而坦然,他们笑谈着多年前在东极和嵊泗的海上遇到的浪涌、从前船上运送的待宰的却也会晕船呕吐的猪、没有码头时纵身跃上礁石的着陆。笑谈间,这条“凯旋”号也在风和日丽的虚惊中抵达了绿岛。

01.

绿岛有山。船靠岸时,舷窗移入了毛绒的绿。有山的岛,就是好岛。

自然是要环岛。一圈19公里,正好电瓶车够用。

拿上一张绿岛的地图,这个小小的岛屿,密布了可以停留的有趣的点。有奇石,有断崖,有沙滩,有珊瑚礁;有村落,有学校,有灯塔,有真正的监狱。岛屿有趣就有趣在,你只需沿着这条环岛公路向前,就不用惦记着景点的名字,因为它们自然会出现在路上。在将军岩,为绿岛的蓝色流连,而后才发现,这只是绿岛东海岸景观的一个开始。环岛公路建在山腰,我们爬坡而上,沿着山脉曲折往复,眼前的海平线也随着上坡下坡高低起伏。找到一个悬崖,低头看岩石下的海,海底泛来深浅不一的蓝,是宝石般沁人心脾的颜色。而绕过山谷回望,整片野生的绿跃入眼底,它恣意的模样在俯视下竟也变得温顺,让我再度确信,有山的岛,就是好岛。下山后还要经过连绵平静的海边。此时的太阳被山脉遮挡,留给这片海温柔荫蔽的气质。路边休息的长椅就面向大海,晒得黝黑的青年把机车一停就长久坐在那里凝望。珊瑚礁海岸被灌入了涨潮时的海水,形成了一片平静的天空之镜。从明媚、激昂的山,到静谧、沉默的海,环岛一路就像是被编排过一样,让人的心跳也越过了高山和平地。这座岛屿正如我期待的最好的模样,冲到了我的记忆里。

02.

被民宿老板说得有点心动,我也去体验了潜水。

教练是一个晒得黑黑、开机车偏不戴头盔的拽拽男生。“能在水下解决的问题,就一定要在水下解决哦。一旦回到水面,潜水就结束了。”我表面应声,实则有些心虚。这个规则阻断了逃避问题的可能,让潜水变成了一件必须做下去的事情。只好安慰自己,至少我还学过游泳,应该不会对水有那么大恐惧。但是潜水的体验,和游泳完全不一样。用不着抬头换气,也就意味着我不用努力让自己飘起来,不需要一直扑腾着寻找换气的节奏。我可以一动不动用一个放松的姿势浸入海里。

下沉的操作由教练来控制。我失去了深度的概念,只能感受到持续袭来的需要调整耳压的痛感。我看着眼前穿过的热带鱼、沉寂海底的珊瑚和海胆,它们太缤纷,让我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海洋真实的面貌。是不是因为光在水中有不同的折射率,我总是恍惚地觉得这个海底世界并不真实。我会觉得这些缤纷与我很近,但是当我想要与它们更接近一点时,我那因水的阻力而变得缓慢笨拙的身体又告诉我,我与它们还很远,即便伸出手也触碰不到任何。绚烂的海底世界和触碰不到的一切,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虚拟现实的屏保。只有在一个小丑鱼出没的海葵边,我才找到了些许真实。小丑鱼和海葵相互倚靠缠绵,敏捷地钻进钻出。近在咫尺的观察、与小丑鱼的对视,让我终于相信这是地球上另一个生态系统的日常。

还有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是在海底投递明信片。买好特制的明信片,用防水的笔写好字,然后潜入水底,看见眼前海马形状的海底邮筒,然后亲手把这张明信片投递进去。

真的能收到么?真的能。

会有潜水员定期去海底邮筒里取件,然后由绿岛上的邮局寄到世界各地。这个设定,也像是给虚幻的潜水增加了真实的感觉,原来我确实到达了海底 11 米的地方,原来那持续需要调节的耳压,不是我的心理作用,而是真实的下沉。

没有想到,这趟潜水最艰难的一个环节,却是当我浮出水面,走向岸边的时候。从海水的浮力里挣脱出来,这才发现背上的气瓶有着出乎意料的重量,压得我连走路都有些艰难。“慢慢来……啊不,你这样子也太慢了吧。”没有办法啊,气瓶真的是我这辈子背过的最重的东西了吧。

“你这样像喝醉酒了耶。”去往岸边要走过被海水浸泡的石岸,光滑又深浅不一,冲过来的海浪更是让我踉跄。可是我知道啊,只有走过这样沉重又踉跄的岸边,海水里的失重感才会更真实一点。

03.

想要去绿岛灯塔度过日落时分。

“日落这里就可以看嘛!”去给电瓶车换电池的时候,小哥这样说。因为他的租车小店,就面对着毫无遮拦的海。“要有参照物嘛!”我们就骑上了去往灯塔的路。

灯塔矗立一个海边的凸起上。下面是细细的碎石滩。还有一湾浅浅的水。还有远处广袤的海。

有等待日落的人,坐在海边的碎石滩上静静凝望。也有等待日落的人,在那湾水里搅起涟漪。它被映照成橘红色,而谁能想到,在白日,这湾水是蒂芙尼绿的颜色。

看日出日落讲究缘分。红色的太阳并非日日可见,就如同这日我们只看见了海面云层上的金边。这个被云层挡住的夕阳,散发着温和的,甚至是冷调的光芒,让我想到了“半江瑟瑟”的意味。地球要进入一个夏夜,一个凉爽平静、有少年感的夏夜。灯塔亮起来了。

我身后的天空,也变成了软糯的粉红色。粉得像独角兽一样的云彩,怕是要足够幸运才能看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连看到湛蓝的天空都要掏出手机拍照。我也曾在数个傍晚偷偷跑到公司楼顶的露台,想要捕捉一片温柔的晚霞。而今天在宽广的海边,被粉红色的晚霞笼罩了许久,我懒得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样的傍晚弥足珍贵。站在最后一缕夕阳前的灯塔,如同我幻想中的一样挺拔。我总觉得,这个光洁高耸的、夜晚会发出亮光的东西,是带着感情的。

想起多年前与家人在沈家门吃夜排档,我看到黑漆漆的海的方向,有一抹山上的亮光。问爸爸这是哪里,这是鲁家峙灯塔。于是后来很多次回到舟山的家里,我都去爬了小小的鲁家峙岛上的小小山头,去看了鲁家峙灯塔。这座俯瞰沈家门渔港的灯塔,在无数个白天黑夜、风里雨里都保持着宠辱不惊的姿态,为夜幕笼罩下的海提供希望的光亮。我也想到昨日在台东的海边遥望绿岛。算一算方向和灯塔的光程,我想此刻在同一个海边的人们也许也看到了漆黑的太平洋上传来的绿岛灯塔的光亮。想来我迷恋灯塔,可能也是因为它对时空的把控。灯塔的光芒会跨越乘风破浪的空间,也会跨越披星戴月的时间,它沉默着走过的沧海桑田,正是我想要追逐的意象。还会去下一个灯塔的。

04.

绿岛有海水温泉。

温泉已经是自然赐予的享受,而海水温泉则更加神秘珍贵,全世界仅三处。绿岛上的朝日温泉,面向东海岸,若是清晨前来,可以边泡边看日出,想想就觉得惬意。

安排不过来,我们就在夜里去了温泉。

门票 180 新台币,而绿岛居民是免费的,想到住在这里,想到了便可以来海边、泡温泉,也有那么一点小羡慕。

温泉的设施有些老旧,大浴场也是泳池般的设计,自然比不上在日本体验过的露天风吕的清净。但咸水的滋味依然新奇。泳池边的小房子里有一个温度略高的汤池和喷淋设备,被一点点烫和带有一点点压力的温泉水从脖子肩膀冲刷下来,竟有一种按摩的舒爽感。不小心被喷到一点到嘴里,没错,是海水咸咸的味道。

泡完温泉,冲洗干净,提着装洗漱用品的袋子,在夏日的凉夜里去开电瓶车,是身心放松的快感。从朝日温泉回到西岸的南寮村,要路过长长一段无人的环岛公路。没有灯,吹着风,看天空,是天然的夏夜滋味啊。

05.

海边的保留节目是看日出。在东极、葫芦、虾峙、白沙、竹富岛、伊豆北川,我都准时起床守候到了海边,但是我从来没成功看到过一轮鲜红的太阳从海面跃起的样子。

在绿岛,我也去看了日出。在绿岛,我也没看到红日。

在天空翻出一抹红色的时候,我们骑上车去找东边适合看日出的地点。环岛公路上还有一拨台湾的大学生。对,夏天的绿岛,是属于少年的。这里没有豪华的度假酒店,没有人造的娱乐设施,要经历台铁和轮船的周转,还要经历令人恐惧的浪涌,所以来这里的,大部分是台湾的年轻人。他们成群结队,骑机车,赶海浪,插科打诨,是我羡慕的青春的模样。

绕过小半个岛屿,少年们在牛头山停下了机车。这座像抹茶蛋糕一样的山头,是绿岛突出的东北角。我相信他们的判断,这个至东又至高的顶点,一定是看海观日的宝地。

他们爬上这个毛绒的山头,排排坐下,架起一支小巧的三脚架。少男少女们焦急地看着时间,凝视东方透露的光亮。“是不是这一点红红?”他们指向一朵云背后透出的红晕。冒出细碎又兴奋的讨论声。

太阳从云层后露出时,已经化作了一道耀眼的光。牛头山清冷的绿色瞬间被铺上了金黄的光芒。我的心情坦荡,知道跃出海面的红日可遇而不可求,但是不知道这些满怀期待的少年的目光里,会不会有一丝遗憾。他们沉默不语了一阵,然后有人站起来顺着阳光看向了身后。身后,绿岛北部的海岸一览无余,直至看见西北角的灯塔,而再远的西方,是台湾岛迷离的黛影。

“这是哪里?”“是太麻里吧?”

这个拥有完美海岸和看海车站的地名,也曾是我向往的目的地。假装对岸就是太麻里吧,那我也算是看到过它的模样了。少年们讨论着下山。他们的侧脸也被初日的光照成了金色。

06.

“绿岛哦,就是看三个地方嘛,浮潜、温泉和监狱。”

旅游攻略里都说得很轻松。但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写监狱这一段。它必然是沉重的。就如人权纪念碑上雕刻的一句话:“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她们,囚禁在这个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

绿岛是白色恐怖时期关押政治犯的场所。旧时的监狱保留着,成为了现在的人权博物馆。它带着浓重年代感的标语立在这里,告诉人们,像空气一样的自由,并非唾手可得,是多少人在这里丢掉了青春和生命换来的。“政治犯”这个词,一开始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是尖锐的、抗争的、不屈的。可是走近了我才发现,还有很多失去了青春和生命的人,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普通人,是“宁可错杀一百,也不要放掉一个”中的那九十九个。在台北的书店,我翻出了绿岛受害者的采访记录《流麻沟十五号》。这些当年落难的少女,只是在一个平静的下午突然从学校和工作岗位消失了,然后莫名其妙地在绿岛的方寸间度过了整个青春,后续的人生也随之改变。书里的最后一位女生,照片里梳着学生头、穿着水手服,就像坐在你同桌的那个女同学,写着“我相信司法是公正的,长官会还我清白的”却在六十九封家书后等来了枪决,永远定格在了那张照片里。八卦楼形状的旧监狱里放着童声的歌谣,我虽未曾听过,但日语歌词让我联想到了刚刚博物馆展板上看到的音乐家高一生。展板用长长的线,标记了绿岛自 1653 年被荷兰人发现开始的历史和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每个大事件。这样广大的、灰飞烟灭的历史进程里,插着一小块对高一生的介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悲欢往往被淹没,而个人的一生这样被放大看时,则让时代的悲剧性更加凸显。回家查了那首盘旋在八卦楼里的歌谣,这是高一生所写的歌《长春花》。它温柔的曲调和这悲凉空旷的旧监狱形成了鲜明对比,像是在荆棘丛里生长的花一样凸显着生命力。

生命力,是在绿岛感受最深的。失去了自由的人们,还在用为数不多的可以支配的时间做着饱含希望的事情。展览柜里的一支小提琴尤其让我震惊。这是被囚禁十五年的白色恐怖受害者陈孟和在狱中为他未曾谋面的小外甥女亲手制作的一把小提琴。琴身取材自触礁的船板,侧部取自被台风吹倒的营舍檜木窗板,E弦和A弦从废弃缆线中抽取,D弦和G弦以自制器具缠绕铜线,弓毛是林投树的根软化后搓出纤维形成的,连盒子都是马粪纸糊出形状,铺上了一块跟家里要的红色绒布。亲手制作一把小提琴已经是超出我认知范围的不易,而要在贫瘠、高压又失去自由的狱中,靠着有限的材料完成这项手艺,则更让我难以想象。它一定不是一把单纯的小提琴,它一定饱含着爱意、希望和憧憬,还有顽强乐观的意志。

“可是大家也都这样活过来了,仍然充满勇气地往前走。”《流麻沟十五号》的序章里这样写道。历史长河会滚滚涌去,可是一个社会的更迭投射到个人的身上,却是一落千丈的人生。我想了想自己,也想了想,他们也是普通人,要在看不见光明的谷底充满勇气地往前走,实在是需要令人敬佩的勇气。

07.

要离开绿岛了。码头人来人往,各家民宿旅馆都有开车到码头边接送客人和行李。偶然看到两个小哥坐在汽车的后备箱上,一边练吉他一边等客人。忽然想到,这座岛屿,果然还是如我一如既往的印象,充满着热带的少年感。

想去下一个季节的岚山

来到伊豆的海边吃泡面

琉球行记

黑川温泉巡礼

在虾峙岛的24小时

一平方公里的后会无期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