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这座城市,就读懂了全中国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db:出处] 2019-08-24 23:4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去大同的火车上,从列车车窗下到卧铺铺位边,“大同蓝”的广告的随处可见。

这三个字成为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名片,像诗和远方一样,定向诱惑着北京的人们。新一轮的城市宣传推介让人们开始了解到,作为曾经的“煤都”,大同已经从煤炭经济中转型,实现了蓝天白云的逆袭。

一个青年女子拖着两个超大的皮箱进入了卧铺车厢,似乎无处安放这大的超乎寻常行李。折腾许久,最后只好将两个箱子竖起,勉强立在两个下铺之间。另一个下铺的老人用晋北方言和她搭上了话。从她们的对话可以得知,青年女子在北京闯荡几年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乡大同。

老人对她的选择表示赞许,并说自己到北京几天,印象最深的是“到哪都乌泱泱的人”。在城市人口调控与争夺的大格局下,在火车上并不难发现人们正在用脚投票的做出的选择。

在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莫宗江等人,就是在西直门坐上火车,沿着同样的线路,于第二天到大同。梁思成一行对大同诸多古建筑进行了测绘整理,汇总成了《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和《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等资料。

他可能不知道,日后他的这些资料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而这座城市则因为古城的复建,一度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次大同之行的最初动机,源自几年前观看的纪录片《大同》。作为城市规划从业者,这部又名《中国市长》的纪录片,在我心术当属教科书级的城市规划作品。如果有一部影视作品能用来回答城市规划是什么,那么非此片莫属。它通过对的当时的市长耿彦波的全面、客观的刻画,侧面记录了大同这座城市近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革。

观众们则可以从中清晰的看出城市规划是政治这一根本命题。

纪录片《大同》海报

造访的另一个因素,则是因贾樟柯的电影而产生的好奇心。这位来自山西的导演,拍摄的影片中无处不散发着三晋大地的浓郁气息。在城镇化浪潮中,我们总能在他的影片里追寻到稍纵即逝的乡愁。

他在本世纪初的电影《任逍遥》和纪录片《公共场所》均在大同拍摄,而在最近,这座城市再一次为《江湖儿女》提供了舞台。

因为贾科长的电影,我对这座未曾谋面的城市产生了亲切感。在行走各地的过程中,总觉得和这座城市山水有相逢。这或许正如北岛对于爱伦堡的作品《人,岁月,生活》的评价:“(读这本书多了)以致我竟对一个从未到过的城市产生某种奇异的乡愁。”

《任逍遥》剧照

一出火车,扑面而来的冷空气,提醒着我已经来到塞外,尽管在心理上这里依然是汉民族的腹地。

来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气,使得天气预报的气温要打上七折。五月中旬,街上依然不乏披着大衣的行人。或许这里的曾用名雁北,更能表现北地的苍凉。

一千多年前,那个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游历此地,有感于凄凉孤寂,作诗《平城下》: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鬓发。

塞长连白空,遥见汉旗红。

青帐吹短笛,烟雾湿昼龙。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

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

这位少有边塞诗歌的诗人,一出手便渲染出、慷概悲凉边塞情景。全诗结尾的转折,有如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一般,让人猝不及防的沉沦于千年的怅然。

世事变幻,如今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并无太多不同,现代、繁华,被经济动力持续塑造。

只有朔风犹在。呼啸的声音提醒着到访这里的人们,见证塞外将士苦战的是这风,历经朝代更迭、疆域变换的是这风,送走晋商的驼队和走西口的旅人的是这风,如今驱散雾霾的依然是这风。

从火车站一出来,就像是进入了老电影的场景中。街边各种七八十年代的老建筑,以及带有旧时光印记的生活场景,无不将人拉入对过往的回忆之中。

在塞外一线城市的行走,总能让人不经意间看到一些被遗忘的事物,比如穿着人民装的老人在胸口别着的毛主席像。旧城区的一些街道,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贾樟柯电影里的风貌与气质,散发着许多北方的工矿城市的味道。而随后对古城的探访,则能读出城市在过去十年间翻开的新篇章。

《任逍遥》剧照

通往古城的路上,魏都大道的路名,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在历史上的辉煌。

这个曾为北魏国都的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遗迹丰厚异常。全市境内各类古建筑、古遗址多达280余处。北朝遗留的痕迹,使得空气中弥散着“宇文”、“拓跋”、慕容”的味道。

梁思成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记述到:“大同古雁门地,北魏时号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九十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隋唐间稍中落。石晋天福初,地入契丹,遂为辽金二代陪都,称西京者前后二百余年,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二寺,驰名遐迩。

在随后的岁月里,城市的命运完全被煤炭改写。随着煤矿的发掘和开采,这座煤炭储量高居中国产煤城市之首的城市,形成了最典型的一煤独大的局面。曾经全市过半的GDP都为同煤集团贡献。新时期初的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和重化产业的突飞猛进,煤炭产业迎来短暂的黄金期。

以大同为代表的山西煤老板用现金买楼的故事,一度成为北京酒桌上必备的段子。

城市的形象也长期固化为黑色的“煤都”,黑色的风沙和黑色泥雨,带来了城市脏乱的环境。曾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这座煤城高居污染榜单的前几名。

而后随着产能过剩造成的煤炭行业长期低迷,城市发展逐步陷入困顿。这个车牌号为晋B、曾经的全省第二大城市,一度在省内GDP排行上滑落到倒数的位置。电影《任逍遥》里破败的城市的场景,便是这座衰退的城市的一个缩影。

电影里,衰败的城区与热血迸发的少年,形成鲜明的对比。

贾樟柯则特意从这种场景里挖掘出诗意:“站在大同的街头,看冷漠的少年的脸。这灰色的工业城市因全球化的到来越发显得性感。......这城市到处是破产的国有工厂,这里只是生产的绝望,我看到了那些少年早已握紧了铁拳,他们是失业工人的孩子,他们没有明天。”而在他在《公共空间》的讨论中则这样表达对大同另类的向往:“每一个山西人都说那里特别乱,是一个恐怖的地方....对我特别有诱惑。

《任逍遥》剧照

贾樟柯记录了城市发展的一个低谷期。而这个衰落的历史截面,显然与城市发展的渴望格格不入。城市选择了在历史的回溯中展望未来。在如今的大同古城的东城墙和阳门外的带状公园里,有一处下沉式四合院,这便是我国唯一的梁思成纪念馆。这座纪念馆记录了梁思成对大同的考察记录,及其对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和陈占祥于北京提出的保留古城、发展新城的“梁陈方案”在北京没能实现的,却在几十年后的大同生根发芽。2010年,时任大同市市长的耿彦波,在出席纪念展开展仪式时提出,修建纪念馆是为纪念梁思成文物保护和城市规划的思想。

2008年走马上任的耿市长,甫一上任就在城建领域谋划了宏大的手笔。与梁陈方案对北京的规划高度类似,耿彦波的思路是“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即以御河为中轴,西侧复建大同古城,弘扬城市历史文化;而东侧大力建设新区,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按照他的说法是:“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个文化,一个生态,这两个文化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就会形成一种张力,进而形成一种魅力,最终形成深刻的大同印象。”

《大同》剧照

十年前的古城再造,揭开了大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篇章。耿彦波决定将倾尽全力,恢复城市的古都风韵。

除了全面对夯土城墙进行包砖整体修复,还要把古城内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全部改造,复建为古代建筑群。

这是一个魄力非凡的决策,而其执行力度之强亦令人震惊。经过大规模修复建设,大同古城恢复了明朝时期的7.4公里城墙,城墙最终于2016年底合龙。如今的古城墙气势恢宏,蔚为大观。城墙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要宽6.6米。

从新城区沿着主干道逐步接近古城,会发现一个庞然大物跃然于地平线之上,很难不让人感到震撼。

我于此碰到一位河北石家庄的老人,他退休后周游全国各地,说这里的城墙给他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漫步在城墙上,宏大的建筑尺度使人感受到历史厚重,进而体会到这座曾经“屏全晋而拱神京”城池的重要地位。

“难以修复到北魏,但至少要回到明朝”。耿彦波在规划研讨会上刚一提出这样的方案的时候,其他人都是瞠目结舌。

我们能猜测到城市沿固定路径发展的惯性,以及打破这种惯性需要的强力。他将规划、土地、房管、城建等部门的工作都抓到自己手里,全面操盘城市规划和建设。

这种强势和高效的工作作风,无不让人想起罗伯特·摩西斯——那个二战后单枪匹马打造纽约基础设施的“现代法老”。曾经有一个美国教授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他曾带着一队中国学生实地考察纽约城市建设史。在谈到当年的罗伯特 摩西斯和雅各布斯的争论时,他问中国学生如何看这件事。

“我们更需要摩西斯那样的市长”,一个中国学生果断的对他说,“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

更被大众所知的强势市长形象,则是去年风行一时的《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耿建波被认为是电视剧中这位执行力爆表的市领导的原型。看过纪录片《大同》的观众,无不能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中,读出曾经的耿彦波市长的神情。

纪录片《大同》剧照

根据耿市长的完整计划,大同的建设涉到16万户、50万人——占全市三分之一人口的拆迁量。

这是我国城市“大拆大建”运动的一个巨型样本。规模之大、执行力之强,都足以在中国的城建史中大书特书。为给古城中轴线挪位,如今作为城市规划馆的大同展览馆,都被生生的整体平移一千多米,成为这场造城运动的一个注脚。

与李达康的工作狂风格类似,耿彦波也全身心的扑在城市建设工作上。“但是我不觉得累,白天到工地视察,晚上看图纸、看规划,这是我选择的最快乐的生活方式。”耿彦波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

《大同》剧照

如此巨大的改造工程和拆迁计划,必然牵涉到众多不同的利益集体,并引起各种纷争。

这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不仅棘手,而且压力重重。因多宗土地违法违规,2011年初耿彦波曾被国土部督察局约谈。影片《大同》记录了在一年的跨度中,跟拍耿市长各种工作的情节。其中相当多的篇幅,便是记录他对各种对拆迁引发的矛盾的处理工作:他接待反映拆迁问题的老百姓、对偷工减料的开发商的训斥、对不作为官员公开的批评等。这部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史上少有的全天候、不间断的对政府高官的跟拍。导演周浩在这部纪录片中几乎无遮挡的拍摄,彰显了其突出的想法和野心,并借电影中一位市民之口表达了出来:“他(导演)就是那个安东尼奥尼”。

按照拍摄团队的说法“观察到内部运作机制,更深了解中国在巨大转型期和背后决策如何制定和制定的考量和中间的平衡是什么”。而这也正是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所涉及的最核心的问题。

《大同》剧照

强力的城市旧城改政策的推进,必然引起不同的声音。影片中,有市民在新建的城门下,赞许的说:“耿建波手一挥,城墙就建起来了。

”有的市民则在谈到拆迁不合规的地方时无奈说:“我都不知道怎咋教育孩子(这个事情)......这是我最迷茫的时候。”

你很难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去评价这位市长对城市带来的变革。不过公认的是,他是一个的理想主者。很难想象会有市领导让导演贴身跟拍。在影片结尾处,突然接到调任离开大同的市长,在导演面前颇为动容的说:“说实话到走到了今天,我对做官已经没什么想法了......我我只是想做一些好事”。这位八十年代山西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依稀让人看到那个年代理想主义的影子。

也很少有市长如此高调的将“文化”挂在嘴上。芒福德说过,“城市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在一切以经济为导向的城市化浪潮中,文化看似虚无缥缈且无用,不过一旦失去,则会丢掉整个城市的灵魂。在其他城市高举新兴产业、总部经济之类招牌的时候,并不一味强调GDP而是提出文化立市,体现了这位市长文人的情怀。

耿彦波最推崇宋代大儒横渠先生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影片中他也将自己与古代士大夫作对比,并认为自己还差得很远。镜头前他不掩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情结:“喜欢我们的传统国学”。

耿建波曾经熟读四书五经等经典,古文功底深厚。在曾在登楼远望大同城后,写铿锵激昂、气势恢宏的《大同赋》:

大同者,尧舜之治政,天地之化育,人世之理想,大道之直行也。混沌初开,刀耕火种,人类远宗先祖,许家窑遗址为证;战国中叶,胡服骑射,华夏开疆拓土,武灵王功业可寻。

两汉要塞,白登风云,高祖无奈留遗恨;兵略重地,烽火连天,青山有幸寄忠魂。嘎仙洞呼啸而来,席卷天下;拓跋氏异军突起,问鼎中原。皇天后土,山川形胜,巍巍哉帝王霸气,煌煌魏都平城;北魏基业,太和汉化,郁郁乎儒道斯文,赫赫文治武功。武周山开窟造佛,旷世稀声,创天地之大美,前无古人;云冈峪石破天惊,空谷足音,登文化之顶峰,后无来者。吞吐万汇,礼兴乐盛,开启盛唐宏大和声;融铸华夷,师古出新,典章帝都格局精神。辽金陪都,皇家王气传承,三百年辉武修文;华严巨刹,京华佛国胜景,万千僧弘道修行。

明清重镇,治乱必据。代王建藩,徐达筑城。扼门户之要冲,神京屏障;启边关之贸易,盛世气象。大帝国落日余晖,国祚式微;多尔衮戊子屠城,时运可危。

己丑建国,历史翻新。中华煤都,再现辉煌。文化名城,古韵新章。一轴双城,无限风光。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生态一体。奋皇城古都之余烈,振大同崛起之长策。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创优发展环境,集聚天下英才,建非常之功;打造产业园区,吸纳八方投资,立不朽之业。

改革旧制,与时偕行;开放图强,再造乾坤。呜呼!大同之道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乐业安居,和谐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城市里随处可见“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横幅。天下大同,是古人的终极理想,也体现了城市雄浑的气魄。如今漫步在古城墙上,你会深深地体会到一种乌托邦实现的震撼感。

除了修缮一新的古城墙,古城内诸多寺庙、门楼大多已复建完成。所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高层商品房紧紧的包围了古城。

遥望远方,吊塔和更多不断生长的建筑正在生长出新的天际线,与远方的起伏的山峦交织。你可以想象,等到旧城改造完全之后,城内是类似豪斯曼强力改造后整齐划一的巴黎老城,城外是柯布西耶的高密度、现代感十足的光辉城市。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

”这座城市似乎可以生长出一个类似《盗梦空间》般的梦境:拉德芳斯被复制、解构、折叠、变异,绕圈包围了巴黎老城。

如果住在古城外的高层楼宇上,俯瞰像盆景一样的古城,会有曼哈顿中央公园的既视感。我去过不少古城,但存在这样鲜明的历史-现代对比场景的古城并不多见。

从整体保护的角度上讲,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层建筑,并不利于大同古城风貌的完整保护。但这却为我们带来一种另类的体验和趣味。

一些古寺院、王府等文化旅游项目仍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施工工地的外墙写着“续写大同人文精神”、“文化与时代同修为”等标语。在一些小巷两旁,一边是这样的新建古迹,一边则是待改造的老旧街区,二者对比鲜明。

尽管在城墙上俯瞰老街区是一片破败场景,但深入其中,还是能得到另一种体验。

那些破破烂烂老房子中,精美的照壁、石鼓、垂花门等细节仍能展现出其曾经的辉煌。在即将被拆迁的老街区,任何建筑的所有平面上,都贴满了购买拆迁房手续的小广告。在拆迁最终到来之前,人们在古老土地上,进行着市场经济的博弈。纪录片里的情节与现实的场景,在此刻形成互文,充满了的时代的隐喻。

现在的古城,依然是理想城市的半成品。

在城墙和护城河公园全部完工后,古城内依然有大量老街巷等待构迁。在城墙上望去视线所及之处,诸多片段恰如断代史的切面,一目了然。残破的棚户区、七八十年代的老公房、修缮一新的寺庙和城墙,再加上外围的高密度的现代楼宇,不同历史年代的建筑群体层层叠叠,共同形成了多层次的人造地景。这种令人炫目的多样性中,城市的复杂性一览无余。

从城墙上向城外望去,现代建筑的表皮与城墙垛口的灰砖相互映衬,产生了鲜明的视觉体验。

传统营城模式与现代性、都市性如此这般的糅杂在一起,让人过目难忘。让人想起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样的场景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的说法:“读懂大同,就等于读懂了中国。”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每个城市都可以在这里丰富的片段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

站在古城墙上,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政治不正确”的审美观,甚至觉得应该保留一部分拆迁现场的断瓦残垣,以保存这份魔幻现实的丰富性。

刘瑜曾在《琥珀之城》里写道,她和曾与当地的一个老先生辩论。她认为剑桥应该保护宏伟的历史建筑,但对城市保留“低矮破旧,看上去象贫民窟一样”的老房子则表示全然不解。而老先生则说,那些并不美观的老房子,也是一段活的历史。破败与新兴共存,造就了一种“不和谐的和谐”。

而此刻,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城建特色大同古城,是中国城建史的活的标本。

城墙遇到一些漫步的本地人。一旦和他们谈论到再造古城的那位市长,每个人的而评价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能干事的人。

“能干事”这几个字,在政治生态中有着别样的分量和意义。

在城南的承泰门上,一个当地人给我说,这城里的老房子还得继续拆。他指着北边说,“你看有这些小高层挡着,南北两边城门就没办法互相遥望,形成不了对景,不好看。”一位普通市民就这样给城市规划师上了一堂朴素的城市设计课。山西方言,是我国北方唯一的非官话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意,与这古城的背景似乎相当融合。

2013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另一个节点。

这一年年初,耿彦波被调离大同。上万人自发走向街头,打出横幅,挽留这位“城建市长”。同样在这一年,“新常态”被提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红利消失,都开始为后半程城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

《大同》剧照:耿彦波突然被调离大同后于车上落泪

城市规划业内有着“一任领导,一版规划”说法,有人并不看好耿彦波离任之后的大同发展。

“大同这个城市的未来如同其原掌门人耿彦波一样不可琢磨,充满不确定性。”2016年10月,财经作家叶檀将大同列入她中最无前途的几个中国城市。

但事实上,在耿离任之后,大同依然义无反顾的走在文化引领城市复兴的路上。文化和旅游,成为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后坚持的选择,各类相关称号也纷至沓来。大同先后被评为“最具旅游文化发展潜力城市”“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避暑旅游城市”和“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丝绸之路十佳特色旅游城市”等。

今日的大同在城市形象上已然与曾经的煤城相去甚远,成为中国城市中文化引领转型的一个样板。

夕阳西下时,城市被一种泛黄的光晕笼罩。在城墙下,一个上海来的老阿姨拿着最新款的索尼微单,向我请教拍摄的技巧。她说老年大学组织了旅行摄影团来到这里,不过在她看来,北方的古城差不多都一个样:一座又一座的庙,一圈又一圈的城墙。

这依然是一座远离舞台中心的城市,在中国城市喧嚣的竞争中缄默不语。许多这样子的古城,底蕴越是深厚,就越是沉默。许知远在造访大同时,引用了亨利.福特的名言,将大同过于丰富的历史一笔带过:“历史或多或少是一堆空话。”

但这座古城则让我想起《万寿寺》中对千年之前的长安城的描写:“在它的城外,婉蜒着低矮精致的城墙;在它的城内,纵横着低矮精致的城墙;整个城市是一座城墙分割成的迷宫……在这座城中,一切人名、地名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实质。”你能体会到这座古城的历史意味,都来自于身临其境感受到的那种实质。

随着光线渐弱,城市的轮廓逐渐模糊,卡尔维诺对“实质”的意义的描写又浮上心头:“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

我们为城市付丽了太多个人的想象,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想象去雕琢完美城市的模样,而它在实质上一直存在在那里。

每一个阶段对它的修饰,都只是是为它增加了一个年代的年轮。

太阳落山后,光明与黑暗、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人开始互相勾勒出彼此的身影。耳边的朔风呼啸,带了怀古伤今的意境:风车与战马在这里相遇,今人与古人于此刻重逢。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城市的实质变幻为层叠的文明,它只能更丰富,终究无法湮灭。

西沉的永远是同一个太阳。

部分文字首发于《城市中国》。

本文中图片除引用电影剧照外,均为作者拍摄。更多照片见:相册-【大同】大有不同


大同相关影音作品列表:

大同 (2015)9.22015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 周浩 / 耿彦波

任逍遥 (2002)7.82002 / 中国大陆 法国 日本 韩国 / 喜剧 剧情 / 贾樟柯 / 王宏伟 赵涛

公共场所 (2001)6.72001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短片 / 贾樟柯

江湖儿女 (2018)7.62018 / 中国大陆 法国 日本 / 爱情 犯罪 / 贾樟柯 / 赵涛 廖凡

欢迎关注微信号:墙头马上看世界(qtworld),带你去看这花花世界。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