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一日:岚山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19-11-10 15:2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东京站做 JR 允许的列车前往京都,2 个多小时就到了;直接在站里存了行李就在站台上转车去岚山了,11 点就到了。现在中国游客很多,所以去岚山的车新增了中'...

从东京站做 JR 允许的列车前往京都,2 个多小时就到了;直接在站里存了行李就在站台上转车去岚山了,11 点就到了。现在中国游客很多,所以去岚山的车新增了中文播报,且周围也都是游客、不乏中国人。 因为要占 JR pass 的便宜,到的 JR 岚山站;本来心有戾气,但一出站就闻到了桂花香,心情就忍不住温顺起来了!

不过这一天天气太好,通透的蓝天、飘着大朵大朵极其立体的白云,阳光也很明媚。

坏处就是,暴晒暴晒暴晒……简直是暑假的节奏!

路过看到的民居,背后的山一层一层的

依照我有限的经验,我建议我们倒着走,即逆时针从远的地方开始逛,最后到达竹林、渡月桥等游客较多的地方,可以错开人流。男朋友是个相信自己脚力、十分贪心的人,想把那一片的寺庙扫一遍;我赶紧拦住了他:脚力不是瓶颈,脑容量和关门时间是瓶颈!于是我选了几个比较典型、容易记忆的寺院,且查明了最后一站的最后进入时间(一般比关门时间提前半小时就不让进了),规划了路线:

大觉寺(看襖绘和大湖) -祇王寺(看青苔) - 常寂光寺(就是美、还可以登高俯瞰京都) - 竹林 - 天龙寺(看大海洋典型曹源池) - 保津川和渡月桥。

大觉寺

从 JR 站走去大觉寺还有点远,地图说 1.1 公里,路上没什么人、很晒,不过好在有桂花香一阵一阵飘来,还可以边走边欣赏他们的别墅和门口的低调但精致的装饰,其中不乏大户人家,但也一样低调、一丝不苟;柴门紧闭,很有隐居的意思,让人十分羡慕!

大觉寺也是某个天皇的行宫,所以规格很高,光看寺内的大沢池的面积就知道了。日本寺院一般都小小的,为了感觉上的大,需要用心设计园林让人一眼望不见前方,蜿蜒曲折才行,甚至还要用尽心思借院外的山水来构思;但看这个大沢池,相当直白坦荡,很粗犷开阔!据说是以洞庭湖为样本建造,是日本最为古老的庭园池水了。

寺内还有作为寺院本堂的五大堂、正寝殿、御影堂等,都以回廊步道相连。甚至还有个神庙,朱红色很抢眼。殿内提供抄经的桌子和笔墨,据说不需要预约就可以坐下来抄写一句。

错落的建筑,木构长廊弯曲连接

大觉寺还有个看点,就是宸殿、客殿的隔扇、拉门上描绘的 238 幅障壁画,十分著名。

是狩野派画风,细节充分,会采用金箔和难得的颜料作画,绚丽奢华。和另一种汉画派(类似中国水墨画那种)的朴素风格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院内有不少介绍牌介绍这个画风,等我找找当时留存的印刷资料再来补充。

对了,据说为了还原唐代的风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是在这里取景的,因为这里很多建筑都不高,张震拍戏时的头冠经常撞到顶。谷崎润一朗的《细雪》拍成了电影,四姐妹也是在这里赏樱取景。还有《源氏物语》里,据说也有不少大觉寺的场景。

这个长廊很低,一米八的人就得低头走了,有说是古时日本人身高矮,也有说这是教人谦逊。

午餐

从大觉寺到祗王寺也有一些路,依然很晒。但可以穿插着看到远山和一些农田,田里稻子开始熟了,是嫩黄色的,和翠绿的叶子穿插,整片稻田便呈现出极其鲜亮的嫩绿来!

田间,开始出现成排成排的红色彼岸花,和刻板印象里幽暗环境中突然的一支彼岸花不同,这些花因为太多挤在一起、且被暴晒,变得干枯憔悴、也不稀奇了,用中文名字石蒜花反倒更符合当时“意境”了,哈哈。

也有不少人家种柿子树,每一棵都硕果累累的,有一些早熟的已经开始变黄变红,要是再晚些时候全部变红、叶子掉光,应该会很好看吧!

硕果累累的柿子树

走到一半的时候,邂逅了一家面馆,门口的招牌上写着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一个日文单词 soba,是荞麦面!

看了看表,其实已经过了饭点,不如吃碗面再继续?

店门口,google map 上可以找到这家店(手机拍摄)

一进店内就阴凉不少,昏黄的灯光也有助于这种感觉的产生;店内装饰很古气,有不少日本传统玩具和摆设,我俩怕不礼貌也不敢肆意观赏拍照,老老实实地在老板娘(也许)的“欢迎光临”声引导下坐到了较里侧的吧台上;用点点绰绰的方式完成了点单。

店里几乎没有别的客人,忙活的也只有老板和老板娘两人,老板娘负责迎接客人、点单、上菜和埋单;老板则在吧台里侧为我们煮面、炸天妇罗做美食,我们可以一边等一边观赏他熟练地操作。隔离就餐吧台和里侧操作区的中间放了一堆大大小小的粗陶餐具,虽然每个碗都不很规则,但摞得还是相当整齐、也很具有观赏性,看得出来忙的时候应该有不少客人!

店内场景(手机拍摄)

做好了,很惊喜!热热闹闹一个 set。

soba 的汤是要自己浇的,在国内没吃到过、后来发现在日本日很日常的;天妇罗炸的很嫩、颜色是淡黄色的,特别好吃!——是从这次开始我发现原来天妇罗可以不油腻还那么好吃的,此前我是一点不碰的!

不但好吃,也不贵,称得上很实惠了!可能和不在游客多的区域有关吧。总之很满足很推荐!

吃完后满血复活,我们继续赶路前往祗王寺。沿着一个坂(斜坡)往上走,天太蓝了,云好白哦,十分立体——原来日本动画片里的蓝天白云一点都不夸张,纯属写实!

这一路因为还在居民区的缘故,没怎么看到游客,倒是偶尔能遇到几个本地人。

时常让人震惊的是,远远走来、或骑车过来,看打扮看体态都以为是年轻女孩,走近了才惊讶地发现是一位老太太,有的头发都花白了;细看妆容日常但精致、穿搭也很讲究!真想知道日本老太太是如何保养的,希望自己老了也能有这样的身材、这样的体态!和国内比较,简直云泥之别!

祇王寺

我自信祗王寺一定会让首次前往的苏老师震惊不已的,只是没想到第二次去的我也依然震惊!眼看着那些绿苔,其实是很不知所措的。很想上手去摸、体会手感,但当然是不被允许的,那么就拍照片吧,但照片太单薄了,完全无法还原当时当地的能滴出水来、有厚度触觉的颜色来;无奈之下,也就只好多流连一会,多多惊叹了。

这是一个很小的庵,想起曾经在哪里看到过介绍,说这个庵是一位失宠的侍女祗王和近代一位京都名妓的归宿;一边回忆着她们的辗转的生平故事,一边看着小小的庵房、一眼便可看全的庭院和这些郁郁葱葱的绿苔,便多了些阴翳之感。不知不觉间,我们逗留了半小时多。

绿苔中的彼岸花

厚厚的绿苔和光影

祗王寺院落一角

阳光照透层层薄薄的树叶,绿色通透

常寂光寺

出了祗王寺往右转就会看到二尊院,山门相当恢弘,因为是那种一整根很大的木头做的柱子、自然地裂出粗的木纹来,表面已经被抚摸地非常圆润,极其有年代感。不过此次没有安排它,必须节制,路过!

稍微往前走,就是一条小路,这条路有大树遮阴很舒服也很好看。并且左手边开始出现一些商店,有卖各式竹子制品的、还有各种烧陶制品,都很手工、很日式,我总是忍不住要逛的,每一样小东西看起来都很美好,但要忍住不买、一饱眼福后走出来继续往前。会路过一个厕所,连厕所也很好看哦!

没走多久就会来到开阔地了,左手边是一片田,再次看到蓝天和越发丰厚立体的大朵大朵白云。游客也变得多起来了。走过这片田右转就看到常寂光寺了。

苏老师当时问我,为什么推荐去常寂光寺?这个问题让我有点烦躁,因为想不起来什么看点,脑子里只记得要再来,再来几次都行:“应该就是很好看吧,所以要去。”这个答案让他不太满意;苦思冥想下我想起来了一个点,“哦,后面的山可以上去,俯瞰京都!”似乎救回来一点他对这个导游的信任。但反正已经来到了门前,先进去再说吧!

好在我们一过入口、来到小小的山门前,他就不再质疑了。——我其实记得没错!别的看点都不重要,就是好看!步步是景!

小小的朴素的山门

坐在台阶上写生的女子

常寂光寺内

常寂光寺内

常寂光寺内,真是随处都可以按下快门

不得不离开了。这张是本卷最佳,此行最爱!

要不是天龙寺的关门时间在催促我们,我们可以一直赖在常寂光寺不走,美的魔力真是很不理性的。

竹林

出来后没多久然后是有名的竹林了,到了这里我们才感觉进入了景区——游客果然还是很多,不过没有到全是人头的地步,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这说明我们的逆行路线还是很成功的!

这片竹林用眼睛看是很享受的,完美展示了中国画里的竹林意境。但是……哈哈,一如既往地,竹林很难拍摄!因为竹子很密,所以幽暗,但天光很亮,明暗对比很显著,于是特别考验测光,几乎少有相机可以胜任;外加竹子很高,需要较远的距离才能有好的构图,但小径很窄很弯曲,又充满了游客,使得拍全景变得不太可能……于是不少纠结受挫的游客举着相机在那里徘徊试探,恨不得可以越过篱笆进到林子里去取景!

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降了曝光才按得下手的快门

神奇的胶片效果

竹林之后是天龙寺的后门,此处大约是此行最热闹的地方。时间刚刚好,15min 后就不让进了,先进去再说!

天龙寺

到了天龙寺我们就直奔曹源池,去看园林,是典型的“大海洋”(某种模式,以湖、石拟大海景观)。这是有“七朝帝师”的梦窗疏石的作品,当时的园林主要还是模仿我们国家南宋时期禅宗意味的造园艺术,造成之际他还写了“不动扶桑见大唐”的话;不过,里面的龙门瀑一景也是后世日本最有名的造园艺术“枯山水” 的鼻祖——总之就是在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园子啦!书上还说这个园子也胜在借景,借了龟山和岚山的景来造园。——既然实现看了那么多资料、学了那么多知识,当然要去现场一观究竟的。

虽然现在一个月后的我已经把当时做的功课忘得差不太多了,但我还是觉得去看这类人文景观,学习基本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增加观赏的趣味。

红得比较早的一片树叶(普通卷,颜色看起来正常些)

曹源池中那只鸟一动不动让游客们看了很久

方丈里往外看,每个门和窗都是很好的取景框


看完这些园子,我最大的感受和印象是:一是日本人受禅宗影响真的很大,连造个园子都处处是比喻、追求含义、创造巨大的阐释空间;二是他们真是一丝不苟,对这样的作品充满了敬意——以前我会觉得园林就是景点嘛,这次逛了这些园子后觉得园林是个“活着的艺术作品”,和书画类似,只不过它还需要后人日复一日抵抗自然界增加的熵(梳理白砂、修剪植物等),这个过程可能本身也是受了禅宗影响吧?不过另一方面是,时间的累积、对这个园林施加的不可抗逆的影响(树会随着一年四季生长变化、花会开闭、水会枯盈、石头会长出青苔),也是这个活着的作品很重要的一部分吧!这么看来,阐释空间由于多了时间轴而更大了!

今日 POI 已逛完,傍晚光线柔和,漫步踱去川边

少见的本地人

傍晚的保津川和渡月桥(普通卷)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