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纽约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19-11-16 13:5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第二篇献给纽约的文章,纪念我未实现的梦。这个世界上,有些地方去过了就过去了,有些地方值得你不断地回去。而纽约,是那种值得你花上一年半载、在这里生活的'...

第二篇献给纽约的文章,纪念我未实现的梦。

这个世界上,有些地方去过了就过去了,有些地方值得你不断地回去。

而纽约,是那种值得你花上一年半载、在这里生活的城市。

2017年我第一次来纽约。站在帝国大厦顶楼俯瞰灯火辉煌的宇宙中心时,我告诉自己毕业之后一定要来这里大展拳脚。

我最终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时隔快两年,我终于又来到了纽约。想来看一眼心心念念很久的美网,也想为自己找一个答案:毕业之后我最终选择留在洛杉矶,这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网球 — 没有看过大满贯的现场,怎么能说自己是合格的网球迷?

首先恭喜纳豆拿下第19座大满贯。

从2008年上海大师赛第一次入坑、到2019年美网看他折桂,这些年我从他身上学会太多:关于努力与坚韧,关于自律与谦逊,关于胜负欲与平常心。

一开始计划这趟行程的时候,我只是想来看一场美网。

今年抽H1B的时候我焦虑到不行,总是担心自己不中。当时脑海中突然蹦出来一个想法:在这边待了这么久都没去看一场美网,我好亏啊。于是当下就暗戳戳决定,如果中签留下,今年我一定要去法拉盛。

很幸运这趟旅程最终成行。

我买了第三轮的票,看了两场男单和一场女双。印象最深的是夜场看 Shapovalov 和 Monfils 的比赛,感觉整个 Louis Armstrong 球场都流淌着两人横溢的才华。那种无与伦比的接发球反应速度与精妙绝伦的穿越球,让比赛激烈又赏心悦目。

Shapovalov VS Monfils

美网观众也很有意思。

不同于欧洲观众的认真严肃,纽约的朋友们天生自带 Chill 气质:抱着炸鸡可乐在座位上边吃边看,随时可见三五好友交头接耳热火朝天地聊天,看到兴起时还会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吼上一嗓子,这是美网观众独享的 easy 状态。

离开法拉盛公园之前,我坐在球场外台阶上等朋友。旁边一个小男孩正在进场,看上去还不到10岁,他对身边闹腾的弟弟说:“We are here for tennis”,当时就觉得心都化了。

每个人都有各自真心热爱的事物,它们或成为我们人生的主旋律,或成为伴随我们成长的背景乐,我们也因此铺展开截然不同的人生图景。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大千世界太奇特。

记忆 — 我记忆中的纽约,永远是她最美的样子

2017年我第一次来到纽约,却似乎已经与她相识多年:看了太多以纽约为背景的电影,以至于下飞机后我看到每条街道都感觉分外熟悉。

小时候看《海上钢琴师》,片头的那个画面里,年轻的欧洲小伙站在拥挤不堪的甲板上,第一个看到了雾气缭绕中的自由女神像,吼出了那声喜悦振奋的“America!”,那是我对于纽约最初的印象。

《海上钢琴师》

再后来看《美国往事》,故事情节我已记不清,但是电影海报上灰蒙蒙的 Dumbo 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两部片子里的纽约都是雾蒙蒙的阴天,让我曾经一度误以为纽约拥有堪比伦敦的天气。

《美国往事》

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我都没去,既害怕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更多的是害怕它们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美好。

Dumbo 的确如此,你在这里已经几乎无法感受到电影中纽约的日常气息:游客像水一般填满了 Dumbo 的每一个缝隙,大家凹出各种造型与曼哈顿大桥合影,想方设法拍出空阔的效果。河边还有各式各样的商家提供逛吃一体的服务,争取让每位打卡游客都能尽兴而归。

如今的 Dumbo

不过自由女神像让我心潮澎湃了很久。

自由女神像

行程的最后一天上午,我和同行的小姐姐坐船去打卡自由女神像。她比我想象的要宏伟许多,左手拿着《独立宣言》,右手举着象征自由的火炬,在这里伫立了上百年。坐在船上远望,密密麻麻的游客像一个一个的小黑点,簇拥着自由女神像一顿按快门。曾几何时,美国是新世界的象征,数以千万计的人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来到这里,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尊雕像。

她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精神与气质,带给过太多人喜悦与慰藉。站在她面前,我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国梦。

城市 — 如果在纽约只能去一个景点,我还是会不可免俗地选择大都会

这次去纽约,最打动我的绘画作品,是在古根海姆看到的毕加索《熨烫衣服的女人》;我最喜欢的展览,是大都会的坎普特展。

毕加索《熨烫衣服的女人》

《熨烫衣服的女人》

看过的世界越广阔,人就越难被打动。

在大都会和古根海姆转了两天,最后我脑海中只剩下了这幅画。倒不是觉得它的技法笔触多么巧夺天工,而是画面中那双深蓝色的瞳孔瞬间抓住了我:我感受到这个女人身上的故事与情绪,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扑面而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一幅享誉世界的画作,就如同《哈姆雷特》一样,除了创作技法炉火纯青,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人都从中读出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内心深处。

Camp: Notes on Fashion

Camp: Notes on Fashion

看 Camp 则是另外一番感受。

所谓 Camp,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坎普风格,大意是指以颠覆的角度欣赏世俗眼中的浮俗事物。所以无论是服饰帽子,还是包包鞋子,风格都非常夸张,带有几分革命的意味。

一双五颜六色恨天高的松糕鞋到底哪里美?一身层层叠叠到臃肿的礼服到底哪里华贵?我无法欣赏。我问同行的朋友这样的衣服到底要怎样穿出门,她说,这些衣服设计出来,本来也不是让人穿的。

它们不是衣服,它们是一代人的心声。

人们想要冲破时代桎梏去找寻真正的自我,于是他们才设计出来了这样的衣服,镌刻着打破旧世界的勇气与决心。每个人都有权利与自由成为想成为的自己,那些非议、中伤与不理解,就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

人 — 旅行关乎目的地,关乎风景,更关乎人

旅行关乎目的地,关乎风景,更关乎人:与你同行的人,你遇到的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你的旅行。

时隔两年再去纽约,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人民变得更加冷漠与暴躁:纽约人走路的速度我完全跟不上,而且走人行道我也总担心要被车撞;经常我帮忙扶个门也不会收到一声谢谢,而且他们还经常一言不合就骂人……

不过即使这样,我也还是遇到了让我暖心的人们:打车去大都会的路上,路边一位骑摩托的小哥哥向我竖起大拇指友善示意,而且一路上每个红绿灯停下都要跟我互动一番;从地铁站去 Dumbo 的路上,一位牵着金毛的小哥哥看我一直盯着狗,主动把狗送到我面前让我撸了好久……他们还是为纽约人民在我心里加了不少印象分的,哈哈。

除了路上遇见的人们,和我一起同行的两位小姐姐也让我这趟旅程缤纷了许多。她们俩,一位是网红小博主,一位是自称业余的摄影小能手。他们背上了单反和三脚架,还带上了 osmo,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有多不容易。

我们算是挺熟的朋友,但好像直到这次旅行,我们才变得亲密起来。我们聊过往的旅行冒险,聊曾经的雄心与理想,聊如今生活中的挫折与困惑,聊我们各自的缺点与挣扎……

我很喜欢她们两个:对全世界好奇、也有去探索的勇气和行动;享受琢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对结果没那么在意;坦然接受自己的坏运气,也坦然地接受了自己。

我喜欢这样自恰的人。她们说自己兴趣太广,学东西很快,不过忘事情也很快,因此更在意当下,不太会想到未来。

而我几乎就是这一切的反面:时常焦虑,偶尔崩溃;对事情的结果看得太重,也还没学会如何与自己和解。24岁的我终于了解了自己,倒觉得这样的自己没那么差:结果导向型的人虽然没法收获过程中的快乐,但是事情成功那一刻的巨大喜悦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谁说人生一定要和自己和解呢?


我的纽约之行就这样落幕了,不过未来还有更多的旅行在路上。

很开心,站在24岁的尾巴上,我依然充满了解世界的欲望,也意识到,人生,永远需要说走就走的冲动与底气。

在布鲁克林桥上看纽约天际线

在纽约的几天里,我时常想起上海、墨西哥城,想到无数我去过的大城市。这里的街道垃圾遍地,车辆永远不按规则行驶;这里的人行色匆匆,无数的梦想破碎又重燃;这里的生活永不落幕。

我喜欢纽约的人声鼎沸与嘈杂熙攘,热爱这里的霓虹灯与烟火气;我喜欢这座城市的冲动与失序,热爱她骨子里野蛮生长的力量。

我喜欢这座城市,她让我觉得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

2017年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在这里大显身手。

2018年我毕业了,举旗摇摆后,选择留在了生活两年的洛杉矶。

2019年,我站在布鲁克林大桥上终于意识到,自己对于这座城市,只想做个游客。

现在的我知道了,可能性再多,我也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然后勇敢地走下去。

所以,就这样走吧。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