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慢(三):潭西渔隐网师园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2-28 03:2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对中国园林的兴趣始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庭园,玻璃天井下的中式庭院“明轩”——即以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簃”为蓝本,由20余名中国工匠设计建造。 '...

对中国园林的兴趣始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庭园,玻璃天井下的中式庭院“明轩”——即以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簃”为蓝本,由20余名中国工匠设计建造。

▲大都会博物馆中的“明轩” /Photo by ©Min

“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庭院不仅是建筑空间,更是文化载体,这种虚实相济、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造就了与西方园林完全不同的审美——“东方通过林亭丘壑,模拟自然而几临幻境;西方则是整理自然,使井井有条”。

造园可追溯到秦汉,魏晋时期士大夫玄谈玩世,寄情山水。两晋后受佛教影响,这种趋向更甚。南北朝时,士大夫从事绘画渐多,至唐中叶遂有文人画,而文人画家往往以风雅自居,修建园林。而到了明代,从文震亨到计成与李渔,隐逸文脉一直渗透到吴地的历史沉淀中。

苏州园林多属第宅园林,不似皇家园林的恢宏堂皇,以纤巧玲珑、宁静雅致独具特色。


网师园位于苏州东南阔家头巷,是苏州唯一一座住宅与花园完整保留的园林。

“网师”即渔翁,隐居江湖之意。南宋淳熙初(1174),吏部侍郎史正志,归老苏州,给花园取名“渔隐”;后清乾隆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于旧址筑厅建堂,以“网师自号”,自比渔夫,名其“网师小筑”。九百年间屡易其主,但基本延续了一种放浪江湖、隐逸世外的主题。

▲网师园平面图,来自《中国古典园林史》

网师园没有独立的园门,可由东南角的宅门进入,门厅内有一幅花木丛生、亭楼轩昂的《网师逸韵》图。

▲网师逸韵图 /Photo by ©Min▲Photo by ©Min

苏州民居以“进”为纵深 , 以“落”为面阔,纵横两个方向都有“正房偏房、家长子孙”这些家族宗法礼制的意义。

跨入门槛进入门厅和轿厅,厅前的天井砖额上“锁云”二字为清代王文治所书,“锄月”二字为清代冯桂芬所书。轿厅正中悬挂“清能早达”匾额,期望官吏要清廉能干、早早发达。

万卷堂和撷秀楼组成了典型的三进院落,有砖雕门楼两座,分别为“藻耀高翔”和“竹松承茂”。

万卷堂前“藻耀高翔”的砖雕门楼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语出刘祝《文心雕龙 · 风骨》中“唯藻耀而高翔”。

建于清乾隆年间,顶部一座飞角半亭,屋顶翼角高翔,单檐歇山哺鸡脊,戗角起翘;檐下砖石细藻饰,是香山帮精湛砖雕技艺的代表。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右侧方宕内刻有“郭子仪上寿”戏文,雕刻层次有七层之多。

郭子仪是唐玄宗时期的功臣,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传说他活了八百岁,因此是福寿双全、富贵登顶的象征,故“郭子仪拜寿”在民间作为装饰图案有企求大富大贵之意。

▲“郭子仪上寿”戏文 /Photo by ©Min

左侧则是“周文王访贤”戏文,这幅图表达的是:周文王请姜子牙为国报效,为表现诚意亲自为他套索拉车,共计八百零八步。

后姜子牙为报周文王知遇之恩,保周朝八百零八年的太平盛世。此图便是为了表明周文王的大德、姜子牙的大贤,因而寓意为德贤兼备。

▲“周文王访贤”戏文/ Photo by ©Min

而面向撷秀楼的“竹松承茂”门楼,隶书点画细润清秀,布局干净疏朗。只用寥寥之砖雕化繁为简,与“藻耀高翔”门楼形成简繁、朴丽、曲直的对比之美。

▲“竹松承茂”门楼 /Photo by ©Min

黑白主色调的主厅是男主人会客议事的地方,大厅屋宇高敞,庄重典雅,厅中悬挂文征明手书“万卷堂”三字,表示主人藏书万卷、学识渊博。

正南有18扇落地长窗;室内有虚疏散朗的明式家具,陈设讲究;厅正中放置西汉铜鼓一尊,为南方佤族首领之物;案上“石清供”如祥云隆起,淙淙泻月,琅琅散珠。

▲海棠窗棂 /Photo by ©Min

▲如祥云般的“石清供”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西汉铜鼓 /Photo by ©Min

堂内的大理石山水挂屏,配有诗文,分别为“寒泉锄月”(冬)、“白露横江”(秋)、“华岳云深”(夏)、“春山晴翠”(春)。

▲春山晴翠(春)/Photo by ©Min

第三进即内厅,是女主人会客之地,厅中悬挂俞樾手书“撷秀楼”匾额,有揽取秀色之意。

古代女子不能与男子一同观赏景色,就在此登楼远眺。内厅矮、光线暗淡,门楼、门窗简朴,与高大的主厅形成男尊女卑的鲜明对照。


网师园以“彩霞池”为中心,四周山石花木建筑错落有致。环池包括从“射鸭廊”到“集虚斋”、“竹外一枝轩”、“看松读画轩”、“平石桥”、“月到风来亭”、“濯缨水阁”、“小山丛桂”、“殿春簃”和撷秀楼西墙。驳岸叠石,架石为桥,深藏为渊,高立如屏,平展似滩。偶遇寒秋的红枫,一片锦耀朱殷。

▲月来风到亭 /Photo by ©Min

▲“云窟”西院的红枫 /Photo by ©Min

穿过曲廊,进入后花园。北是“梯云室”,花园不到半亩地,堆叠湖石假山,庭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通往书楼。前为山石小院,后为天井,于梯云室之内仿若隐于山林之中。

▲五峰书屋东侧楼山和庭院 /Photo by ©Min

东连“元通寺”,有一青砖月洞门,门楣上砖雕“云窟”二字,沿墙的湖石蜿蜒,似山脉连绵,又像云朵起伏。

明间南北均设落地长窗,对称整齐;裙板雕刻,典雅精致。室内有落地罩,雕刻双面鹊梅图。除了有峰石花树,还有“东坡题跋”的木刻挂屏。

▲Photo by ©Min

沿着湖石假山拾梯而上,从半亭向西进入“五峰书屋”,这里是园主读书与藏书的地方。为二层楼宇,室内面阔五间,屋前屋后天井开阔,是个读书的好去处。五峰书屋庭中南面墙壁是气势峥嵘的嵌壁山,相传为清代著名叠山家戈裕良之手笔。屋内墙面护以板壁,以利藏书防潮。

▲嵌壁山 /Photo by ©Min

书屋西连“集虚斋”,题额取自《庄子.人间世》的“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斋内几乎空无一物,显示主人清高自得,弃绝尘世,追求渔樵隐居之乐。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从“集虚斋”出来,经过“竹外一枝轩”和曲廊,来到“看松读画轩”。此轩是主人画室,所谓读画,就是读其近景。

▲Photo by ©Min

它远离池岸而建,匾额两边对联云:“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轩前有苍劲横斜的松树构成树间空白;窗外湖石假山兀立,点数株腊梅;与濯缨水阁和东边黄石假山的远景映衬。

对联、匾额、书法、窗外之树石为实,而景窗为虚,俨然一幅虚虚实实的尺幅画。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轩西边的梢间有木刻书画, 为清代“西泠八家”之一陈洪寿(1768-1822)作,填以石绿。隶书夸张奇绝,古梅苍劲有力,古拙恣肆,颇具金石味。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池的南岸建有园中主屋“小山丛桂轩”,乃主人宴客之处。旧时宅院多栽以桂花、玉兰,取“金玉满堂”之意。桂花秋日竞放,香气久聚不散,“小山则丛桂留人”。

轩南为轻巧的太湖石庭院山,轩北有凝重浑厚的黄石主峰云岗,一玲珑,一浑拙,山间湖石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或一峰独立,或群石相磊,看似随意而张弛有度。

▲濯缨水阁 /Photo by ©Min

“竹外一枝轩”以苏轼的“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命名。月洞门中,长窗、铺地都为冰裂纹,其间竹影婆娑、朱栏透漏,处处为景。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西部为内园,由“潭西渔隐”月洞门入,占地一亩余,花台中盛植芍药名种,西北角院里轩屋名“殿春簃”。

▲匾额 /Photo by ©Min

“殿春簃”中的“簃”指高大楼宇旁的小屋;“殿春”出自邵雍《芍药》中“尚留芍药殿春风”的句意,意为暮春时节芍药花开的景色,有以诗立景,以景会意之妙。匾额有跋云:“前庭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

▲Photo by ©Min

不仅前庭可观,轩北窗框景也是上品,是雕花镂空软脚边纹撑方棚玻璃景窗,数丛翠竹依窗而栽,左有太湖石,右有芭蕉。屋中匾额的景窗两侧对联云:“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

北面正墙上的画侧书斋窗外,竹子石头窗,和“竹外一枝轩”两端尽头的窗框都是一样做法;殿春簃框为虚,对联、匾额、书法、窗外之景为实,笔致淡远中流泻出人文气。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陈从周先生曾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园林布局讲究步移景异,曲径通幽。

“殿春簃”小院入口旁有一可于其中穿行的叠石假山。入口连廊的墙壁上有1个六边形和3个圆形的窗框,六边形为最简单的“冰裂纹”。叠石假山与粉墙门洞相接,通过门洞可直接进入叠石假山内部,沿着假山内部的通道行走,即到达“殿春簃”小院南部的“涵碧泉”。

▲Photo by ©Min


东门砖额题“网师小筑”,西门砖额题“潭西渔隐”,园内水榭“濯缨水阁”、爬山廊“樵风径”、四面厅“小山丛桂轩”,其出典皆与“清心澹泊、归隐山林”的隐逸故事有关。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Photo by ©Min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想象在园中与月对酌,于竹言志,去梦来时,人在姑苏。


References:

[1]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陈行.网师园“殿春簃”小院文人造园意境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165-168.

[3]潘益新.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M].古吴轩出版社:苏州,2003.

[4]李娜娜. “藻耀高翔”门楼营造过程研究 [D]. 苏州大学, 2017.

[5]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06):26-33.

[6]陈鑫. 苏州古典园林的洞门花窗造型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8.

[7]王玲. “虚实济象,有无相生”之苏州古典园林虚实营造手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8.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