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线上—雪山上的坟墓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5-22 23:3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藏线上第五篇。全文共计约4300字。为弥补文字上的缺陷,决定多插些图片以敷衍。祝大家身体健康。01在细碎的雨雪中经过一天的修整,队伍基本恢复了元气。'...

新藏线上第五篇。全文共计约4300字。为弥补文字上的缺陷,决定多插些图片以敷衍。祝大家身体健康。


01

在细碎的雨雪中

经过一天的修整,队伍基本恢复了元气。

而代价就是,今天我们要冒雨前行。

雨虽不大,但已经稀稀拉拉地下了整夜,山上可能已是白雪皑皑。

倒不是担心积雪,反而此行的最大愿望之一就是能在路上遇到一场像模像样的大雪。

这个愿望早在几年前骑川藏线时就有,然而当时却非常无奈地全程避开了所有大雪天气——尽管前后的骑友都遇上了。

而如何理解这种奇怪的愿望,切换一个南方人的身份就能理解了。

泥泞上山路

早餐是头一天晚上跟店家说好的,吃什么、什么时候吃,老板会按要求准备好,按时上桌就行。

至于价格,在这偏远的山区里,表示理解,也没办法不理解。

穿好雨衣,给驮包套上防雨罩,大家把各自的身份证、边防证都翻出来准备好,离开库地不远就是新藏线上的第一个检查站,边防证是必须的通行凭证,配合身份证使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小太阳已经成了收尾专业户,每天都是最后两个出发。西红柿姐总是勤快的那一个,每天都不见踪影。刘姐则总担心会给我们拖后腿,也是早早就出发了,另外阿全、明芝和冯兄三个男生好像忽然不是特别吸睛,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了。

今天一共46公里的路程,由海拔2950m的库地爬升至海拔4572m的204道班。路上无信号、无补给、无旅店,需要备足今天的午饭、晚饭以及明天的早餐,晚上则在基本废弃的道班里搭帐篷。

过了检查站,录入了基本的身份信息,收拾好证件继续出发。

这雨虽然下了一夜,却也没有要马上停掉的意思,天空依然是阴暗潮湿的,大雾笼罩在山头,脚下的国道像一条巨蟒,穿梭于荒凉的群山峡谷之间。

越往上走,气温越低,渐渐地雨水中开始夹杂起细碎的雪花。

这一路没有任何手机信号,里程碑都刷新了,最新的攻略也没能跟上这个更新。

队友们有说过通过一个什么算法能算出这个路碑原来的数字,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小学四年级之后数学就没再及格过的人,我几乎在听到那个“算”字的时候就开始了云里雾里,于是全程就只能通过码表大概估算着行程。

在这蜿蜒缠绕的道路上前行,当你回头再去看看你走过的路时,你几乎无法想象,当年的筑路工人,是如何在这无尽的几乎寸草不生的群山之间,开凿出这么一条通往天际的路来的。

不知道骑了多久,路上遇到一辆打着双闪停靠路边的货运大卡车。

一路上这样跑物资的卡车数不胜数,司机大多是轻车熟路的老手了,尽管路况再艰险,也难不倒他们。

毕竟在这样路途凶险的高海拔地区,难倒的代价太大了——你时不时就能看到一辆翻倒在马路边的已经报废的卡车。

我和小太阳正要绕过卡车继续往前骑

抬起头一看:明芝!

明芝站在车顶上,手里握着绑带,跟司机交流着什么。

我瞬间的想法是,司机的车坏了,车上的货物掉了下来,明芝帮忙着装货呢。

小太阳的想法是,司机车坏了,正在修车,明芝帮忙着搭手呢。

我俩在此达成共识:嗯,明芝真是一个好人!

我们再往前点骑,开心地跟明芝打招呼,明芝也开心地回应我们。

随后我们发现,明芝手里拿着的绑带,是在将自己的车往卡车上绑。

我俩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询问之后了解到,明芝要搭车了。

我们只能相互说些鼓励的话,并说好了后面的汇合地点。

由此,明芝开启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充满无限趣味又略显得迷人的边境无人区之旅。在后来他的讲述中,我们甚至能从中听出他和司机大叔之间那种相见恨晚的情愫。

暂时告别了明芝,大概在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一个巡逻站。

这样的巡逻站是专门为边境上的巡逻队员提供的。看到巡逻站外停着队友和今天遇到的几个骑友的车,我俩便也把车停好走了进去。

顺带提一句,新遇到的几位骑友里,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正在骑车环华,但是他好像更愿意搭理小太阳而常常忽略我。

大家挤在巡逻站最右边的一个小房子里,那是巡逻队员们的厨房,隔壁是摆着几排上下铺的房间。

厨房里正烧着炉火,大家和巡逻队员们一起围在火炉边,把雨衣、手套全都脱了下来,整个人挨在炉子边上,烘烤着身上早已被汗水捂得湿透的衣服。

雨衣和雨裤是长途骑行路上必备的装备之一,不仅能防雨雪,保暖功能更是异常出彩。

问题在于廉价的装备保暖功能过于出彩,尽管外面的世界飘着雨雪,手指冻得僵硬,但是雨衣下的身子却很快就被捂得汗湿个遍,使劲点就能拧出水来。还不等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全身湿透了。

趁这遮风挡雨的空间,大家都各自吃起了午饭,巡逻队为我们提供了开水。

吃完午饭,身上烤得暖和了些,大家相继赶路,剩下来晚的我和小太阳两人。

因为正值午饭时间,房间里的巡逻队员越来越多,一个个都显得牛高马大的。

他们聚在一起相互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我俩一时间显得格外突兀。

在这样一个偏僻荒芜之地,这么多大汉和我俩挤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我们插不上话又听不明白他们的交流,我一下就不自觉地警惕起来,感觉怎么也不自在,想尽量跟他们至少搭上话。

随后一位大哥指着小太阳用不太清楚的普通话问我

她是你老婆吗?

我没听清。

他又慢慢地再问一次:她是你老婆吗?

我好像终于得到了解救一般地应道:是,她是我老婆!

他又问,你们有几个孩子?

我说有两个,一个在上幼儿园一个在上小学。

我不知道撒这样的谎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厄运,但当时的我迫切想要跟他们搭上话,出于不知从何而来的警惕我又必须要把小太阳和我的关系拉得更近一些,甚至如果巡逻队员问我你们俩是同一个人吗,我也会回答是的,我们其实是同一个人。

当然另外也想趁机占个便宜。

巡逻队员们似乎认为我是在有意拿小太阳开玩笑,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趁着气氛稍有缓和,我俩决定还是赶快出发赶路。

下午抵达204道班时,雨已经停了。

道班里正住着一伙做路面维护的工人,正对着大门的几间房子是他们的,我们住在最靠边的一间里。

那房里空荡荡,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暗黑色的泥,湿了水的鞋一脚踩上去,能带起一鞋底的泥垢。

房间一头已经搭好了新遇到的那几位骑友的帐篷,我和冯兄只好把房间另一头被丢弃在地上的几乎要和地板融为一体的篷布翻起来,腾出我们的位置,冯兄建议再把篷布铺在搭帐篷的位置上,好多隔一层地上的湿气。

搭好帐篷后,大家赶紧钻进去,铺上防潮垫和睡袋,挤在那温暖又狭小的空间里把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换下。

住宿的 “ 房间 ”

晚饭吃的是泡面,冯兄在准备气炉,我把在库地跟住处老板特意拿的生姜拿出来,混在泡面里一起煮。

小太阳估计是在路上着了凉,窝在帐篷里不愿出来,这次似乎是真有点不太舒服。

在这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信号也没有的高海拔地区,得想尽一切办法把任何的“不舒服”扼杀在它最舒服的阶段,我们硬把她拉了出来,吃了点东西,喝了点热汤热水,又在工人们的火炉前烤了一阵。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这位来自内蒙的爽朗倔强又净有些英勇气概的小家伙,早已恢复了她那好像有着永远也用不完的能量的状态。

这是小太阳在这趟旅途上唯一一次的小小挫折,在随后的路程里,虽然每一次都说是我俩收尾,而其实是她总在等着我。

有一次她终于对我说:我从来没有骑过这么慢的车。


02

雪山上的坟墓

从204道班至达坂还有11公里的爬坡路,大家打着手电起床,开始卷起帐篷收拾行李。

收拾行李实在是骑行旅途中繁琐又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在经过一天的疲惫醒来还没法洗脸没法刷牙的时候。只能强打着精神将头一天卸下来的所有装备,一点一点地收拾好放回原位,需要装袋的装袋,该绑起来的绑起来,哪些东西放在外面方便随时调用,哪些暂时用不到的放在底层垫底,哪些东西是必要的千万不能丢的要再三确认。

全部打包好后再开始装车,到了当天的目的地后,再怎么装回去的怎么卸下来。

整套流程繁琐无趣费时费力,但却是每天行程的开始和结束。

吃完早餐,清理好各自生产的垃圾,将住处恢复原样,天一亮我们就出发了。

离开前的204道班

今天的麻扎达坂是新藏线上最长的达坂,正骑方向(新疆—西藏)地图上显示的由底到顶的翻山路全长90多公里。

达坂上海拔4969m,而200公里外的起点叶城海拔1360m。

这样陡升的海拔,是新藏线之所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幸而对于我们这样骑行或者徒步的旅人,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海拔的变化。

今天天气转晴,没有大雾也没有雨雪,我们缓慢地朝着达坂爬升,海拔越高,越感觉到吃力。

路上一串串的军车越拉越长,好像贪吃蛇一样在蜿蜒的道路上整齐划一地缓慢前行。

时不时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兵哥伸出脑袋来朝着我们大喊一声“加油”,或者在超车之后伸出手来,朝着我们竖起大拇指。

每次遇到这样的鼓励,无论来自私家车或者摩旅,或者行军路上的兵哥,瞬间的温暖都能让人顿时充满力量,无限的感激只能用同样的手势或者大喊声回应。

上午11点,在经过十几公里的缓慢爬行后,我们登上了这座雪山上的坟墓—麻扎达坂。

“麻扎”在这里用维语解释是“坟墓”的意思(又到了例行的维语释义时间),因此地原有两座当地人的墓地而得名。也用以表现此高海拔地区“无人不晕无人不吐”的凶险和艰苦。

麻扎达坂

可能是因为头一天的雨雪让大家吃了苦头,今天老天格外照顾,达坂上晴空万里。

在山下飘着夹在雨水中的细碎的雪花之时,山上已是大雪漫天飞。此时的群山覆盖在厚厚的雪层之下,恢弘壮丽,一眼望去,不曾想这个世界竟有如此的纯净洁白之处。

达坂前的群山

想来原本那两位葬在此地的逝者,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度过另一个世界的日子,也不免是在世后人的幸事。

从达坂至今天的住宿点麻扎兵站还有20来公里的下山路,我们计划到了住处再吃午饭,并且在这样的海拔下待久了,还是会有些不舒服。

我们休息了一会,拍了些照片,感受过美景,便下山去了。路上因为大批军车的缘故,停停走走,也让一路上的兵哥们夸了个遍。

抵达住宿点时,队友们都已经吃过了午饭,店家是一对东北老夫妇,店名却叫“成都饭馆”。

“饭馆”是由铁皮和挡板搭起来的一个棚子,棚子中间撑起几根顶梁柱,住宿30块一晚,间歇性供电。

成都饭馆

“饭馆”一边是吃饭的,一边是住宿的。

住的地方是大通铺,男女混住,床小得翻个身就差不多能掉下去,床上用品自不必多说,但求能在寒夜里保个暖。

老板娘告诉我们,“饭馆”一年里就营业大半年,到了冬天,就要回老家了,这里太冷,也没人。

到了来年天气暖和了,再过来。

来自小太阳的亲切问候

“饭馆”前是一条小水渠,水是从山上流过来的,湍急却不浑浊。

店里的一切用水都是靠着这条水渠。

中午安顿好后,我在水渠边刷牙,此时“饭馆”老板娘搬着一盆碗筷来到3米外的下游,挥着手跟我说,小伙子,让开我先洗个碗!

下午休息时间,一位路过的司机师傅跑到店里问老板,哪里有厕所?

老板娘昂起头,抬起手,随手指向门外说,到处都是。

司机师傅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听得一头雾水。

这个地方没有厕所,旱厕也没有,需要解决的,就自己到外头去找个地方,无论是来客,还是常住此地的店家。

这里是麻扎达坂脚下的麻扎兵站,从这里岔开的边防公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进喀喇昆仑山脉了。

—END —

ps.

赋闲在家

随机更新新藏线骑行见闻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