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 遇见敦煌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7-06 13:1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初识敦煌,是中学时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时深深痛恨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而那句“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时不时地冒出来,提醒我大'...

初识敦煌,是中学时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时深深痛恨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而那句“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时不时地冒出来,提醒我大西北有个叫敦煌的地方,等待遇见。

正值疫情期间,内心的小胆怯和敦煌的诱惑斗争许久,下定决心订好票,北京又爆发了新疫情,又是一轮纠结犹豫,终于决定豁出去,带着两层口罩出发了。

本以为人会少一些,一路扫码量体温,到达敦煌后依旧一番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看来敦煌的魅力远远大于疫情带来的恐惧,而千年以来,敦煌一直矗立在风沙中默默无语,吸引着远方的朝圣者,护卫着过往的旅客……

莫高窟

尽管莫高窟的九层楼已深入人心,但穿过一望无际的大漠,看到“千疮百孔”的崖壁时,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从前秦开始,经过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造就了735个洞窟密密麻麻的壮观景象,千余年来叮叮当当的斧锤之声一直回响在莫高窟的上空,不同的民族,不同经历的人们,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愿把自己的毕生积蓄拿出来开窟造像,究竟为何?

跟随导游,在洞窟中进进出出,想要一探究竟。

疫情期间A类票可以看8个洞窟,加上45、275两个特窟,还有厚着脸皮蹭看,一天下来看了10多个洞窟。虽然去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但初来咋到,还是迷失在洞窟和壁画中。

犹记得259窟的禅定佛,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佛像头生肉髻,身上穿通肩袈裟,两眉细长,双眼略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似乎体味着参禅悟道后的满足和愉悦。

九色鹿王本生故事因《九色鹿》动画片而印象深刻,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的257窟,绚烂的色彩引入注目,九色鹿的故事从两边向中间徐徐推进,最后在画面中央达到故事高潮。

在赭红底壁上,人物、动物为主,山水、房宇、车马等为衬景,据说这是汉晋传统画风在佛教壁画上的延续。此窟还绘有须摩提女因缘、沙弥守戒自杀因缘、及弊狗因缘等。

想要看张骞出使西域图,就得来到323窟,推论建于初唐。南壁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2.东晋扬都金像出渚;3.隋文帝迎昙延法师入朝。

北壁中部画佛教史迹画,自西向东依次为:1.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与张骞出使西域;2.释迦浣衣池与晒衣石;3.佛图澄之神异事迹;4.阿育王拜外道尼乾子塔;5.康僧会感应故事。佛教史迹画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想要感受盛唐气象,首推第45窟。

此窟以佛像为中心,按身份等级侍列成对弟子、菩萨、天王,由于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有别。这一组塑像堪称盛唐雕塑的代表,尤其是菩萨的刻画,借助头、胸、臀三部分在空间的扭倾关系,遂成“S”型节奏鲜明的波浪形动态,赋予菩萨一种娇滴滴的大家闺秀风度,塑造了理想中慈悲为怀、垂怜众生的菩萨形象。

如果看腻了佛教壁画,想看中国传统神话形象,一定要看285窟,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应有尽有。

画面上方一手拿规,一手矩的是伏羲女娲

中间为阿修罗,左侧身边一圈鼓的是雷公,手里拿铁钉的是劈电;右侧手里拿披帛的是风伯,嘴巴喷水的是雨神;披蓝色飘带的是羽人。

249窟窟顶更是一个佛教与道教同处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间为阿修罗王,身后为须弥山和“忉利天宫”,须弥山两侧画雷公、礔电、风神、雨师、朱雀、羽人、乌获及迦楼罗、飞天等。南披的西王母头梳高髻,大袖长袍,乘坐三凤车,车上有华盖,车后旌旗飘动。

在61窟还有一幅五台山图,据说当年梁思成先生就是通过这副图找到了中国最古建筑——佛光寺。

阳 关

前往阳关途中,我在莫高窟的疑问有了答案。

王维那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脍炙人口,可见在唐代阳关已是遥远边疆的代名词。其实阳关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唐以后废弃,被风沙掩埋,只留一个烽燧立于大漠之上。

立于广袤的天地间,风沙阵阵,骄阳如火,悠扬的驼铃声已经远去了千年,来往的商队走入漫天黄沙消失于历史间,徒留后人在此凭吊怀古。

大风刮起,流沙移动,被沙漠掩埋的汉唐陶瓦、兵器、装饰品等古遗物偶尔浮现,述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驼队蜿蜒远去,东方的丝绸、瓷器出现在地中海沿岸,西方的葡萄、石榴丰富了农耕民族的餐桌。

匈奴人、大月氏人、粟特人、罗马人、汉人、吐蕃人……各个民族络绎不绝,在这荒芜的大漠上构筑起人类的繁荣。

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覆盖了一切印记,人类活动的轨迹就这样被封存。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恶劣的气候,风沙肆虐,飞沙走石,一滴水落下瞬间没了痕迹,烈日当头,彷佛不知疲倦,要一直将人烤干。

千年前的古人,没有瓶装水、没有车载空调、没有防晒霜、没有遮阳伞……要如何应对这灼热的炙烤,如何躲避这暴虐的狂沙?

我的眼前浮现出莫高窟一幅幅色彩绚烂的壁画、一个个抚慰人心的微笑。

《弥勒经变》中,庄稼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女子五百岁出嫁,老人走着入墓,一派祥和安乐的净土景象。

《观音经变》中,商人经过险路时,路遇怨贼,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从而脱离险境。在海上遇上风浪或妖怪,只要口念观音名号,即可消灾免难……

《观无量寿佛经变》中,飞天在天空中翱翔散花,不鼓自鸣的乐器随意飞舞。

亭台楼阁金碧辉煌,乐师席地而坐,演奏着琵琶、筝、笛等各种乐器,金翅鸟在奏乐歌舞,白鹤在引颈长鸣,七宝池中碧波荡漾,绿荷红莲漂浮在水面上,鸳鸯和化生童子在水中嬉戏玩耍,让人向往的西方净土世界。

如果我是一名又累又渴的旅人,匍匐于灼热的黄沙上,面对着茫茫荒漠,舔舔干裂的嘴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也会叫一声“阿弥陀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吧,或许佛祖并不会显灵,但佛祖低垂的目光、温暖人心的微笑告诉我有一方极乐世界,那里歌舞升平、众生平等,只要我走下去,一直走下去,总会抵达净土。

壁画中旅人转危为安的景象成为绝望中唯一的救命稻草,绚烂的颜色、略带血腥的供养故事在脑海中闪现,是因为不够虔诚,善事做的不够,所以佛祖迟迟不肯显灵吗?于是下定决心“如果活着走出去,一定会开窟供养,祈求平安”

莫高窟崖壁上的洞窟越来越多,那是绝望中的旅人祈求救赎的虔诚祷告,那是祈望家人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那是一个又一个赤诚的生命,那是一个又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数字敦煌:https://www.e-dunhuang.com/index.htm)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