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了奥地利(一)萨尔茨堡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7-24 13:2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之前说过,这次捷克奥地利的旅行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太多时间在城市里闲逛,所以对城市的感受并不像之前去的城市那样立体,特别是奥地利,行程一直比较紧,几乎都是'...

之前说过,这次捷克奥地利的旅行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太多时间在城市里闲逛,所以对城市的感受并不像之前去的城市那样立体,特别是奥地利,行程一直比较紧,几乎都是在赶往各个景点、美术馆,总觉得可以写的感受不会太多,就一直拖着,最近觉得就写仅有的一些印象也好。

从捷克转站奥地利的第一站是哈尔施塔特,不过我不想讲太多这里的内容,因为对这里印象很差,也确实没什么值得去的。

来到哈尔施塔特没有太长时间就会有种被骗的感觉,首先是这里的景色实在没什么出色之处,从捷克乘车进入奥地利的一路我们看到了附近小镇很美的湖区风景,而相比之下哈尔施塔特实在太普通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了就会发现这里90%的人都是亚洲游客,夸张程度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旅游景点完全是面向亚洲人包装出来骗钱的,大概正是因为这样,当地人对游客的态度明显是不尊重、不友善的(虽然有些服务业人员还好,也带着一种功利的感觉)。

下午在小镇闲逛(也没啥好逛的)我就决定不为这里的任何景点花钱,盐矿也不打算去了,就当休息一天,看看湖里的鸭子、鹅。好在第二天就去下一站了,之前还犹豫要不要晚点离开,看到这种状况决定一早就走。这里唯一值得一说的是码头小吃摊卖的烧饼夹肉,非常好吃。

小镇上倒是有猫经常出没

这里之所以拍出照片看起来还不错,其实全靠这个教堂的塔楼,仅此而已。

第二天我们乘船、火车和大巴车到了萨尔茨堡,对我来说来到这里才真正开始认识奥地利。

从火车站到酒店的一路是我对萨尔茨堡的最初印象,宽敞的街道,建筑是各种淡淡的颜色,给人一种特别的轻盈的感觉,是在去过的其他欧洲城市里没见过的面貌;印象里这是座很小的城市,却出乎意料的精致。

酒店的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非常可爱的黑人姑娘,因为只停留两天,我决定不像很多游客那样以参观周边的景区为主,只在城市里转转就好。

因为在捷克呆了好多天,对比之下会强烈感觉到了这边一切突然变得时髦了,橱窗里的服饰都可以让人驻足一会,街上人的穿着搭配也十分讲究,这是当时去巴黎才有的感觉。时常能看到拿着背着不同形状的琴箱行路的年轻人,相信这座有莫扎特加持的城市的音乐水平应该很高吧。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张拍到要塞的照片……

下午首先去了要塞,在城市高处那座厚重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天很阴,慢慢爬上坡路,只能看到下面被云雾笼罩的城市,就像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下午。进入要塞参观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每一处解说都是有中文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遥远欧洲小城里居然能提供这么好的中文服务,也因此让更多的人能够认真地去了解它。

在要塞顶上能俯瞰周边的环境,目光所及的重要地点语音导航里也会一一介绍。

从要塞出来时天已经黑了,下山途径贝多芬广场(也许是吧)时,在夜色中听到琴声,仔细一听,是《Hallelujah》的旋律,但中间加入了一些细碎的和旋,音色饱满,行云流水,让人由衷地愉悦,现在依然可以回想起音符跳跃的感觉;走近隐约看到一个走廊角落里弹奏吉他的街头艺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座音乐之城的魅力,当时想着明天经过这里时一定买一张他的CD,结果第二天赶时间给忘了,实在太遗憾了。

走得太累了,晚上随便找了一家炸鱼快餐店解决了晚饭。味道还行,就是淡了点。

晚上独自出去买零食,在酒店后面的老区街上找到一家Spar超市,买了酸奶、汽水、棒棒糖,这些天蔬菜缺乏,灵光一闪拿了两盒圣女果,结完账店员小哥突然问我是哪里来的,我说中国,他马上微笑着用中文说了句“谢谢”,这里可真好。

第二天的计划是依H的意愿去参观萨尔茨堡博物馆,我实在不明白在时间这么宝贵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非要去“萨尔茨堡博物馆”,但总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就成全他吧。不过上午还是要多去各处走走。

一早先去米拉贝尔宫看看,天依旧很阴。

很不错的花园,早上一撮一撮的游客和当地学生已经陆续开始过来参观了,里面会定期举行演奏会,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就没进去。

附近的教堂前有集市,年长的人们来这里买菜买熟食,我们也买了个小吃。

居然让我拍虚了……

往老城方向走经过莫扎特故居,之前听说里面没太多可看的,可以不用进去,但H又坚持说想要进去看看,只好花了不便宜的票价进去。门口的工作人员

是一个岁数比较大的女性,看我脖子上挂着相机,跟我说这里面不让拍照(其实我之前就知道),然后她又特意补充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跟我说一下。在萨尔茨堡这几天有一点感受,就是这里的人对我们都很有礼貌,这种礼貌并不像有些地方的服务人员的那种很制式的礼貌,我感觉是出于个人的内在修养表现出的礼貌。说回莫扎特故居,就像有人说过的,这里不让拍照可能就是因为确实没太多东西,基本以资料为主,拍出来让人看到就没人想来了。

上午老城区的人不算太多,路边买了香肠面包作早午餐,这边的香肠肯定是值得尝尝的,随便哪里都不会太难吃。

来到洗马场吃香肠

然后扫荡老城区的教堂。

十一月底圣诞市集已经开始了

走到萨尔茨堡博物馆刚好中午,售票处宽敞的房间很安静,工作人员是一个岁数比较大的男士,依然是庄重有礼,从他的言语和举止里感觉不到任何经常面对游客的气息。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以城市为主题的博物馆,也很幸运第一次来的是这里。在写到里面的内容之前,还是先说说对这里的感受吧。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博物馆的范例吧,如果是做博物馆专业工作的人应该会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内容确实很丰富,但还是能感受到展览内容的组织构架和显示方式做得十分用心,认真参观下来也一点不会觉得枯燥;对外地人而言,这其实也是当地人对他们自己城市的态度的一种反映。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唯一一个不许拍照的绘画展厅,里面展览的是女画家Barbara Kraft 画的肖像画,莫扎特最著名的那张肖像就是她画的,也在这里展出。大概是带着一点性别的刻板印象,觉得她画的肖像跟男性画家的作品感觉还是有些不一样,人物的表情里有种温情,这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放一张网图吧

接着进入常规的展区,从萨尔茨堡的古罗马遗迹开始,一个小展厅专门讲这个,还讲述了考古发掘的过程。在这儿还出土了很珍贵的忒休斯马赛克,几天后我们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见到了实物。之后还有关于盐矿、绘画、建筑艺术、文学等主题的展厅。

焚书

过去的洗马场跟现在差别不大

莫扎特的便签薄和头发

莫扎特的展厅当然必不可少,里面特别设置了一个图像动画,内容讲述的是1892年历史上最早来萨尔茨堡进行莫扎特朝圣之旅的Novello夫妇的所见所闻,他们寻访了很多和莫扎特相关的地方,还拜访了莫扎特的遗孀和姐姐,他们的私人日记后来成为研究莫扎特的重要资料(不过它在1945年才被发现)。

因为英语的文字介绍我读起来太慢了,有些只能粗略看看,感兴趣的就先拍下来。最喜欢的还是乐器展厅,这里不但展示着这种让人惊奇的乐器,而且还精心录制了大量的演奏视频给参观者欣赏。这里有带喇叭嘴的小提琴,有可以拉出各种管乐音色的弦乐器,有音色像吉他的“钢琴”,还有金属制的小提琴,以及很多奇形怪状的乐器;有的乐器音色很好,有的听上去怪怪的,但演奏家们都很专注地去演奏。整个看下来,会觉得音乐王国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广阔和自由。还有一段视频是呈现工作人员录制视频的幕后花絮,背景音乐很有感染力,配上画面看得莫名激动,深深为这些热爱音乐、热爱城市的人所感动啊。

最后还有一个小厅里在播放一个德语的影片,大概是一个人开车到城郊寻访一些地方,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样子(也许吧,我有点忘了),他的同事用GPS定位跟他远程沟通。可能因为是好几年前拍的片子,看起来有一些粗糙的喜感。

逛到最后H累得不行,反倒是我看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这两天很多的时间被无意识地输入了很多关于萨尔茨堡的历史知识(这个城市的文化宣传工作实在做得太优秀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收获了很多之前没有的经验。

从博物馆出来天还没黑,去参观了圣彼得修道院。

音乐家约瑟夫海顿的弟弟Johann Michael Haydn的墓;莫扎特的姐姐Nannerl也安葬在这座修道院

晚上依旧吃了炸鱼,我又去Spar买了好喝的杏味酸奶。第二天离开酒店时天还没全亮,拖着行李往火车站走,在昏暗的清晨,街道还不像来时看到的那样轻盈,只能提前说再见了。

萨尔茨堡是我对奥地利印象最深的城市,不过这样的地方还会有机会再来吗,如果有,我还是要许愿下次能买到那个弹吉他的街头艺人的CD。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