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一瞥婆罗多 - 奥恰小镇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 2020-08-13 16:3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吠陀经》朝阳升起,贝德瓦河又迎来新的一天。奔涌的河流带着温煦的光,照亮四周绵延的山峦丛林。生命向水源而生,人们也因此在河岸'...

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吠陀经》

朝阳升起,贝德瓦河又迎来新的一天。

奔涌的河流带着温煦的光,照亮四周绵延的山峦丛林。

生命向水源而生,人们也因此在河岸边世世代代生活,印度人对大河的崇拜,也许就是源自河流滋养万物,带来了生机。

贝德瓦河是印度的北部河流,穿奥恰小镇而过。

这个位于印度中部山区的小村庄,看似不起眼,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5世纪,奥恰古城是拉吉普特族-班迪拉王国的首都,这里隐藏着诸多印度中世纪的遗迹,它们跟贝德瓦河一起,见证了曾经统治这里的王朝,潮起潮落。

贝德瓦河岸边,奥恰历代统治者们的纪念塔依然耸立着,统治者修建它们的初衷,也正是为了让这些塔承载着自己灵魂,永存此地。

从塔身的岁月痕迹,和略有差别的建筑形态,可以看出它们修建于不同时代。除了当地村民,如今这里鲜有访客,兜转在河岸边,幽静、隐秘,空气格外清新凉爽。

层层叠叠、高耸入云的尖塔是印度教建筑的典型特征,而四周缀有亭子的圆顶,又是莫卧儿时期穆斯林建筑特有的。

除了多层次的高耸尖顶,其实这些纪念塔没有很印度教,格窗带着波斯风格的拱形,外墙简朴几乎没有雕刻装饰。

南方的印度教建筑,布满生动立体的雕刻,人物形象、各种动物、花卉和几何花纹,密密麻麻,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

而在印度北方,虽说阿克巴时期推行宗教宽容,尊重信仰印度教的邦国,但这些邦国的建筑风格还是融合了莫卧儿的穆斯林元素。

塔群后方是一片莫卧儿风格的花园,与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相互映衬。

偶遇席地而坐的僧侣,衣衫简陋却收拾的干净整洁,拿起相机还未开口,他已主动摆好pose,拍完点头微笑示意。

奥恰古城内有两座极有历史的印度教神庙,所以有教徒不远万里前来朝拜,很多教徒最终目的地是圣城瓦拉纳西,经过奥恰稍作停留即会继续上路。

河岸对面是著名的贾汗吉尔宫,穿过一座小桥就到了。

贾汉吉尔,莫卧儿王朝的第四代君王,也就是泰姬陵修建者沙贾汗的父亲。16世纪奥恰的班迪拉国王,为恭迎贾汉吉尔,精心建造了这座行宫,耗时六年。宫殿建好后,贾汉吉尔只住了七天,却对藩王的诚意甚为满意,赐予大片土地。

如今在入口处迎接游客的,是蹲守在高处的猴群,对闯入它们地盘的人类,倒也算宽容。

贾汗吉尔宫融合了穆斯林与拉吉普特两种建筑风格,塔楼、圆顶亭阁、连接的装饰栏杆错落有致,宫殿外墙经岁月风霜形成了斑驳纹路,显得古朴而又沧桑。

双层斗拱既美观,又更好的承托上层建筑伸展出来的回廊、亭阁,斗拱的雕刻也颇有寓意,上面一层几何花纹穆斯林风格,下面一层雕刻的大象明显是印度教元素。

几何图案和花卉蔓藤元素,被穆斯林工匠运用的炉火纯青。

殿内的壁画,色彩鲜明,据说使用的是纯天然颜料,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壁画是典型的印度教风格,描叙了宫廷的生活场景和印度教神话故事,栩栩如生,绘制精美,完好程度令人惊叹。

宫殿的阶梯陡且狭窄,游客依旧三三两两,宫殿上空盘旋着黑压压的大鸟,更添几分荒郊野外。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奥恰的古建筑保留了它们经历的时光风雨痕迹,而不同于印度旅游“金三角”地区精心维护的宫殿,随时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似乎奥恰并不在意会有多少来访者。

这里的时间仿佛不在流动,也许这种静止才是奥恰想要的常态。

在塔楼眺望,可以看到另一侧的宫殿群,更远处高耸入云的尖顶建筑,就是两座印度教神庙之一,Ram Raja神庙。

我们没有走进这座神庙遗址,而是去了镇上村民经常去的印度教寺庙,当晚恰好有宗教活动。

仪式还没开始的时候,大家聚集在门口空地,高谈阔论。

等真正走进寺庙,鸦雀无声,从进门开始就不可以拍照摄像了,里面其实很简陋,人们挤在殿堂中央,跟随祭司进行仪式。

相对南印来说,北印的仪式也简洁一些,祭司唱颂歌,清洁神像,想要献祭的教徒从四周回廊排队走近神像,将祭品鲜花交给祭司,由祭司代为献给神灵,同时祭司为教徒洒圣水祈福。

整个行程中,那一刻没有对陌生国度的好奇、没有对未知明天的焦灼期待,只有眼前的平静无澜,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当时济济一堂,却又仿佛空无一物的大殿。

待到夜深,匆匆回到酒店。奥恰入住的酒店挺出乎意料的,在古朴的奥恰是很现代化的存在,座落在贝德瓦河岸边纪念塔群旁的山坡上,令人眼前一亮的波斯风格。

大部分入住的像是英国游客,不少头发花白的老派绅士,酒店的服务生对他们毕恭毕敬,不禁联想到那部一帮英国老戏骨撑起的电影《涉外大饭店》,讲述人生已至暮年的七位英国老人辗转前往印度斋浦尔度假。

英国人对这片曾经的殖民地怀有不一样的情感,而印度人对英国也一样带着难以述说的尊崇和向往。

印度从政府到民众普遍喜欢英国,对在印度的英国人十分尊敬友好,而我们从小学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近两百年,设立的东印度公司剥削印度百姓为英国谋利,所以印度人对英国的好感从何而来呢?

上次说过,印度的历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早在公元前18世纪,由一支南下的雅利安人开启了印度半岛的被侵略史,自此印度半岛的入侵者数不胜数,英国则是最后一个。英国在将印度资源占为已有的同时,也给这个国家建设了很多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一条2.2万公里的铁路横穿整个印度,这条铁路到现在都在使用中,对联通印度南北起着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就连在英国之前的莫卧儿帝国也没有完全占领整个印度半岛,而英国在控制印度半岛后,将其他的联邦小国都并入了印度的疆域,使得印度的领土达到前所未有的辐域和统一。

1947年英国不得不离开时,印度国内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矛盾处于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状态。英国政府顶着压力,划了一条雷德克里夫线,促成了印巴分治,这条分界线,导致了当时两个宗教间的大屠杀,双方境内的异教徒仓皇逃离自己的土地,从巴基斯坦逃至印度境内流离失所的难民,是如今印度大部分贫民窟形成的原因。

尽管如此,在印度人看来,英国此举将压制他们数百年的伊斯兰教赶出如今的印度境内,而且还给他们一个更统一、幅员更辽阔的国家,所以虽然付出了代价,或许是一场获利的买卖的吧。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