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上海逛马路(一)

字号+作者:铁路小可爱 来源:[db:出处] 2021-02-08 13:1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冬天,叶子落了,梧桐背后的老房子渐渐露出了真容。这是上海扫街最好的季节了。最近叶子落了的几个周末,我都在逛马路,即便是阴'...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冬天,叶子落了,梧桐背后的老房子渐渐露出了真容。这是上海扫街最好的季节了。最近叶子落了的几个周末,我都在逛马路,即便是阴天,来上海这么久了,以前喜欢树树碧鲜的夏,天气清朗的秋和花朵争艳的春天;现在才了解原来冬天的上海一样可爱,一样值得不停逛下去。

上海的老房子闻名遐迩,和我去过的其它城市比,近代建筑的遗存、保护和再利用在国内都是最好的,规模也是最大的(除了公共租界、法租界,上海老县城,北部江湾都有很多好逛的马路和老房子可见),当然老房子无不占据了寸土寸金的摩登都市中心,被政府和房地产开放商觊觎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多处的“拆”和“开发”也令人担心。抓紧时间逛马路,是真的必要。

上海租界示意图这是

这是一份100年前的上海租界地图,可以清晰看到各时间租界的大致范围。对应现在的上海市区,跑马场是人民广场,虹口公园是如今的鲁迅公园。淞沪铁路至京沪车站,再到沪杭铁路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号线虹口球场到镇坪路。甚至三号线的一段就是在沪杭铁路的地基上建造的。公共租界与法租界边界大致是今天的延安路,旧时上海县城外的洋泾浜。公租界范围内又因为某一个国外侨聚集,而会出现日租界,英租界、美租界的俗称,在不同的侨民聚集区内建筑的特色也大有不同。

受到当时的行政规划、社会变迁的影响,各处的建筑、马路都呈现了不同的特色。例如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大都是洋行,跑马场附件租界周围大都是酒店和娱乐场所。黄浦江北岸的公租界区域多为二十年代新建的里弄,因为是平民居住弄堂狭小局促。法租界从东至西,因为房地产开放年代的不同和目标客户的不同,呈现东部里弄,中部新式里弄和新村,而西部多别墅的形态。福州路和山东路是旧时出版业集中区,然而同时也是上海有名的妓所(长三堂子是也)。几乎每条马路,每栋房子背后都有很多丰富的故事可以探究。本文无法观全貌,也并没有Tips可以充当旅行指南,仅仅记录了逛马路有趣的发现。充满隐秘的历史遗存本身就是巨大的城市财富。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和我一起发掘。

南京东路和外滩的阴影里(跑马场北侧至外滩)

如果站在人民广场地铁站靠近人民公园的出口,向四周俯瞰,会发现这里是上海市一个奇特的交点。东边是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以及较密的路网,这里是外地游客最常光顾的地点,然而大部分人也仅仅是集中在南京路和外滩,周围有很多灯下黑的神秘区域。北望沿着西藏路桥直对着的是四行仓库,公共租界这一侧沿街的繁华和热闹曾被电影渲染至极,但事实是另一番光景。而西边是南京西路一直延申,如今的南京西路以豪华商圈和高档写字楼和酒店著称。

(一)金陵东路

东北片区域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金陵东路。金陵东路的一大特色是骑楼式样建筑。这一形态来源于法租界公董局实行的《公馆马路柱廊章程》,当年此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借鉴了新加坡和香港的成功做法,即可以扩宽马路,又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除了上海,在泉州、南京等也有类似建筑形态。

在上海其它区域也有零散的骑楼样式出现,但仍以金陵东路最成规模。骑楼在金陵东路成为规模,《章程》是主力推动因素,然而根本原因还是最早规划的金陵东路过于狭窄,而两侧房屋已成气候,无法完全推倒重建,故有了“骑楼”的折中方案。金陵东路旧时俗称”法大马路“,南京东路俗称”英大马路“。两条大马路均是从外滩至跑马场,也都毗邻使馆,然而南京东路则宽敞很多骑楼不是必须的;同样车流量大的金陵东路则没那么好的条件,马路两边没有露天的人行道,全赖骑楼下的空间才能行人。

金陵东路初建时仅到四川南路,交汇处有四川南路小学(四川南路36号),小学的大门是宗教特色的,其后藏着上海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天主堂---洋泾浜若瑟堂(始建于1860年)。

四川南路小学/洋泾浜若瑟堂

透过镂空的大门,可以看到教堂非常雄伟,哥特式样的尖顶高耸。

因为疫情学校封闭管理无法拍照,这张网上找到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教堂的外观

在转到金陵东路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尖尖的顶。

洋泾浜是当年英法两国租界的分界线,也常常被用于租界的代称。洋泾浜后被填平后筑成上海的主干道延安东路,而这个教堂却延续了此名。若瑟堂也彰显了金陵东路在上海租界史上的重要地位,因为最早的法国领事和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就是落脚在这一区域。若瑟堂曾经埋过法国领事的爱女,也曾经在日军侵华时冒险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故宫文物,建筑背后沉淀了很多的真实历史。

沿着金陵东路一直走,便会看到各色各样骑楼建筑。这段时间金陵东路改造,很多商铺都搬走了,只有稀稀落落的行人。还记得十多年前读书时,坐123从人民广场回学校,总是经过金陵东路,两边很多乐器行。如果已经判若两“路”,希望改造后的金陵东路还能恢复热闹,还能保留原来的韵味。

金陵东路四川南路路口

金陵东路河南南路路口

因为改造,露出了很多的旧招牌,有旅社,糖果茶食店、缝纫店,原来的金陵东路远不是买乐器的。这些照片历久弥新,没想到有一天会重见天日,也吸引了很多感兴趣的人。我便是看到一位豆瓣友邻的广播而特意转到了金陵东路看招牌。

(二)棋盘街

沿着金陵东路往西,走到山东中路再向北一直走(跨越延安东路),就可以找到老上海的棋盘街区域。

棋盘街区域

对于“棋盘街”究竟指哪里,连上海的地方志也说的很含糊(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70862/node70869/node70914/node70918/userobject1ai73712.html),大约是河南东路从延安东路至福州路段以及两侧的街道。据说在河南路的一东一西真实存在过东棋盘街和西棋盘街,但都在城市新建的大潮中湮没了。但是通过现在的地图,不难想象何为棋盘街,这一区域的路网明显密集,东西南北交错,确实如棋盘一般。

别看现在的棋盘街区域都是老旧的里弄,杂居的城市贫民,拥仄的小饭馆,在南京路和外滩的背面毫不起眼,以前也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历史。

在清末,棋盘街附近因为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聚集了鸦片烟馆、旅馆、二等妓院和茶馆,鱼龙混杂,畸形繁荣。

这里营生的妓女叫“幺二”,相比长三堂子里的长三要低档,但是又比路边的招客女要高级点,毕竟她们还有自己的住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来访中国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在《魔都》中描写自己去过的棋盘街

那儿是窄窄的小巷,我们便在路口下了车,走上了铺着石板的道路。走道很里面的时候,两边排列着很多妓馆。写着妓女名字的标牌在门口列成了一长排。街上一片幽暗,哪栋房子看上去都是古色苍然,气氛阴沉,令人难以想到这是一条花街。然而还是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街上走着,像是观光。

因为疫情而被封锁的昭通路小区就是在棋盘街的位置。杂乱而无法封闭的老城厢,居民们无法原地隔离,只能转运到酒店封闭管理。

昭通路原名CHIAOTUNG Rd.

相对于幺二,长三居住的区域在福州路的东段(现在基本被来福士广场所覆盖)。例如大名鼎鼎的红灯区“会乐里”。

会乐里

下方的老地图可以隐约看出,这附近有Hotel, 书店(book),还有出版公司(press)。这是棋盘街区域的另一大特色:弄堂里的上海出版业。刚才说的会乐里在福州路(也就是四马路)的西端,而在东段,靠近棋盘街的位置,确实出版社、书店云集,相互呼应。有趣的是,东段的长三堂子也以青楼女子有才气著称。

这一段靠近棋盘街的福州路,现在也是上海爱书人的去处。除了上海书城、外籍书店、古籍书店还散落着很多私人营业的小店,书写用品、画具和文物古玩都有。仍旧是可以逛逛的文化地标。

(三)宁波路,牛庄路

最早认识宁波路,是去新光剧场看阿加莎的《捕鼠器》。

从棋盘街一直向北,穿过人潮乌泱的南京路步行街,就能找到另一片神奇的区域。

新光剧场

别看现在的牛庄路和宁波上均是不起眼的小商铺、五金店、破败的老弄堂,连个像样洋气的咖啡馆都没有,但是在短短几百米范围内,确有两家戏院。(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和宁波路上的新光剧场)。中国大戏院建于1929年,最早叫“三星大舞台”,投资建设的老板同时还拥有大世界,可见最终买地规划的想法就是要打造上海另一处娱乐地标。新光大戏院建于1930年,开业便是放映欧美电影的首轮电影院。宁波路和牛庄路肯定是当年沪上时髦人士的打法时间的热门去处。

12月底去的时候愕然发现新光剧场已经闭门歇业了,不知道它未来的命运如何?在这狭窄的路口想改造成现代化的电影院或者剧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疫情又使得小剧场分外艰难。希望它能赖“历史建筑的”名头可以继续留存下去。

而如今的宁波路,牛庄路若说还有什么特色,那便是另一种“热闹”了。没有什么游客,没有时髦网红店。街头巷尾是老人和孩子,或许是留恋依赖老房子的上海本地人,或者是外地普通的打工者。他们开小饭馆,送外卖,开修理店,买小五金。在这一百年前就无比繁华的区域努力生活着。

宁波路

牛庄路

牛庄路

1.自助互联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自助互联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自助互联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自助互联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自助互联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