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国际陆港的铁路货场里,每隔3小时就有一批国产汽车完成跨国旅行的启程准备。这些车辆通过立体化的运输网络,将沿着铁轨驶向沿海港口,再换乘远洋货轮抵达地球另一端的秘鲁、阿联酋或菲律宾。这种被称作“铁海联运”的模式,正成为江西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加速器。
向塘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为这种跨境运输提供了天然支撑。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节点,这里每天有超过50节车皮的商品汽车集结待发。通过与上海、宁波、深圳三大港口的专列对接,货物从内陆装车到装船出海的衔接时间压缩至72小时内。更关键的是“一单制”运输模式的创新,让货主告别了过去需要对接多个运输单位、反复提交单证的繁琐流程,现在只需在南昌完成所有通关手续。
数据直连系统带来的效率提升正在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当载满汽车的专列抵达宁波舟山港时,自动化滚装设备早已根据系统预传的数据分配好装船位置,3小时内就能完成整列车辆的转运。这种“铁路到港即装船”的作业方式,使整体运输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每趟专列可节约20%的物流成本。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时间压缩直接转化为市场先机,运输成本的降低则增强了产品价格竞争力。
通关流程的优化进一步缩短了跨国供应链的响应周期。“一次报关、一次查验”的政策让货物在南昌国际陆港完成所有海关手续,避免了中途重复检查造成的延误。从南昌到东南亚的货物运输时间因此缩短了整整一周,这对于讲究时效的汽车出口尤为重要。配套建设的汽车检测中心和零部件仓库,让产品可以在装运前完成全流程质检,确保符合目的地国家的技术标准。
这种高效物流体系产生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围绕南昌国际陆港,30余家物流企业已形成从车辆检测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创造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江铃、比亚迪等车企的出口量随着运输效率提升持续增长,一季度通过铁路发运的出口汽车专列已达48列,合计运输商品汽车超过2万台。未来规划中的“海铁快线”物流品牌,计划将运输网络延伸至更多新兴市场,为中部地区制造业开辟更广阔的国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