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特型钢轨首航南非 铁海联运破局物流困局

55016次列车拉着36米和60米长的特型钢轨,从广西灵山站出发了。346吨的货物,目的地是鲅鱼圈北站。这些钢轨最终经营口港装船,目的地是南非。铁路网提到,这不是一趟普通货运,而是国内首次实现超规格钢轨的铁海联运全程贯通。

以往这种活儿可不好干,超长超重的钢轨,卡车装不下,火车转运又得反复装卸。成本高不说,时间全耗在倒腾环节。灵山站那套装卸设备确实专业,工人团队配合也默契,钢轨上车的精度以毫米计。全程监控系统盯着,连钢轨的轻微位移都能报警。到了鲅鱼圈北站更显真功夫——港口吊机直接对接火车平板,不到半天全装船。据铁路部门透露,这种“车船直转”模式省了至少三天仓储期。

真正让铁海联运跑通的,是后台那套数据共享平台。铁路调度和海运物流系统打通了信息墙,货物定位、船舶档期、海关申报全在屏幕上一目了然。以往各自为政的部门,现在共用一套风险评估模型。某次模拟演练显示,异常情况的响应速度提升了70%。当然,钢轨加固方案改进了三次,防风链扣加装了双保险。这些细节堆出来的可靠性,才是跨境运输的底气。

必须承认,这种协同效率在五年前还难以想象。当时铁路运单和海运提单都得人工核对,口岸查验更是耗时长。如今海关总署推的“一次委托、一单到底”新政,让通关时间压缩了40%。政企协作不是空话,营口港的专用泊位就是专为联运项目改造的。有港口负责人私下感慨,审批流程能这么快,“上面开了绿灯”。

战略价值其实比成本账更值得琢磨,南非这批钢轨用于矿山铁路升级,属于“一带一路”的配套项目。传统走海运全程要45天,中途还得转泊新加坡。铁海联运把国内段压缩成铁路干线运输,总时长省了12天。中国物流学会某位研究员指出,国际工程竞标时,运输时效已成硬指标。这种模式要能推广,国内装备出口的竞争力能提一档。

环保账本倒是意外收获,同吨位货物走公路到港口,碳排放比铁海联运高出三倍。铁路那段用上了电气化线路,货轮选的也是低硫燃料船。虽然眼下减排量有限,但模式复制到更多线路就不同了。有航运企业算过,如果华南出口货量的三成转用联运,每年能省二十万吨柴油消耗。

当然挑战还在,目前适配联运的港口不到十个,铁路专用平板车也紧缺。某位参与项目的工程师直言,六十米钢轨已是现有设备的装载极限。更麻烦的是国际规则——不同国家对超限货物的界定标准能差出一倍。不过交通部年初发布的《多式联运三年计划》里,标准化装备研发已列入优先项。

这趟南非航线算是撕开了口子,听说已有汽车厂商在谈整车运输,风电叶片企业也来探路。当铁路网和海运网真正织成一张网,中国物流的毛细血管才算全通。

pic1.jpg

«    2025年8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