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瑞梅铁路片山庵隧道贯通背后的技术攻坚与区域意义

2025年8月27日,瑞梅铁路控制性工程片山庵隧道实现贯通。据科技日报报道,这座位于江西赣州安远县的隧道全长5公里,最大埋深332米,施工中遭遇反坡强富水段、断层破碎带、岩爆及高地应力区等多重地质难题。施工方采用地质雷达与超前水平钻探相结合的综合预报系统,实现对掌子面前方100米地质条件的精准判断,配合超前注浆、管棚支护和智能排水组成的立体防护体系,成功将月掘进速度提升至174米,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

目前江西段隧道掘进量已达76422米,桥梁工程完成26502米,路基土石方量约1425万方,站前工程整体进度超过80%。下一步将同步推进站后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前实现安远、会昌、寻乌三座主要站房的封顶目标。这条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国家一级电气化铁路,全线长度240.29公里,建成后将显著改善赣粤地区的交通网络格局。

从工程技术角度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往往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片山庵隧道采用的综合预报和防护方案,体现了当前隧道工程应对地质风险的技术水平。这种基于地质雷达和钻探数据的预测方式,虽然增加了前期投入,但能有效避免施工中的突发事故。个人认为,这种技术路线在山区铁路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特别是对于单线铁路项目,如何在有限预算内平衡安全性与经济性始终是个难题。

铁路作为基础设施项目,其价值最终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上。瑞梅铁路贯通后,将形成连接珠三角、粤东与中部地区的新通道,对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具有实质意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铁路效益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工程进度,更与后续的运营管理、产业配套密切相关。目前看来,项目整体推进符合预期,但站后工程的协调实施仍需持续关注。毕竟,车站设施和信号系统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来铁路的运营效率。

这片山庵隧道的贯通确实是个重要节点,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个项目体现出的工程技术管理思路。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提前预警和主动防护比事后补救更为有效,这种理念值得其他类似项目借鉴。当然,铁路建设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如何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才是这类项目的根本目的。

pic0.jpg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