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近期在货运经营上动作频频,精准营销成为拓展市场的关键抓手。2025年前七个月的数据显示,快运货物班列开行433列,货物发送量逼近70万吨,增幅均超六成。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落地。
煤炭作为核心货源,公司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上下游企业的沟通。长协合同履约被重点盯控,调度保障装车发运协调到位。营销专班走访客户摸排货源,运价联动和优先运力支持等措施陆续推出。看来,这些努力为后续运输增量铺平了道路,但市场波动总是个变数。
铁水联运“一单制”模式是另一亮点,据内蒙古当地报道,首趟铁海联运专列已开行,覆盖焦炭、钢铁等六大品类。这种模式简化了流程,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据说降低约四分之一。全过程服务包括运输、储存和装卸,减少中间环节效果明显。铁路运量提升与企业成本优化实现双赢,不过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协调难题。
精准营销不是新鲜概念,但草原铁路的实践突出了分层分级细化任务。从抓好合同履约到拓展到港大列煤炭,十个方面的工作同步推进。货运挖潜组织强化了,但依赖煤炭基本盘的风险也不小。多元化品类开发进展缓慢,非矿和木材占比仍低。
主观来看,这种策略短期见效快,长期却需应对产业结构变化。内蒙古能源优势明显,可过度集中总非好事。铁路部门得加快创新物流产品,否则外部竞争加剧时可能被动。据行业分析,铁水联运的“一单制”还需标准化推广,目前仅限集港货物。
营销专班的走访确实增进了客户关系,发运计划摸排更精准。运价联动灵活,可成本控制压力不小。优先运力支持听起来好,实际调度中常遇瓶颈。记得去年类似举措时,部分企业反馈运力分配不均,今年似乎有所改善。
整体上,草原铁路的精准营销拓市场策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货运量增长显著,可持续性问题待解。未来几个月是关键,增运上量基础已打牢,但市场环境复杂,需保持敏捷调整。据呼和浩特局内部人士透露,后续将聚焦客户需求细化服务,或许能带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