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纸质车票退出舞台,无智能手机群体如何应对出行变革

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铁路将正式停止提供纸质报销凭证,这一政策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许多网友担忧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将面临出行障碍。据中新经纬报道,这次调整并非取消所有纸质凭证,而是将报销流程全面数字化。实际上,铁路电子客票系统已运行多年,旅客凭身份证即可进站乘车,此前提供的纸质单据仅是行程通知单,包含车次、座位等基本信息。

车站人工窗口继续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可现场打印纸质行程单。通过12306购票后,系统会自动向预留手机号发送乘车短信。若未收到短信,可能是用户修改了通知设置,转向了微信或支付宝等平台接收通知。铁路客服表示,行程单丢失也不必担心,在发车前可以多次打印,确保旅客掌握乘车信息。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9.43亿人次,旅游列车开行量同比增长31%。这些数据印证了铁路出行的普及程度,也凸显了数字化改革的必要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技术进步不应以牺牲部分群体的便利为代价。

过渡期截至9月30日,此后报销将完全依赖电子发票。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旅客而言,依赖纸质行程单和短信通知的方案看似周全,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诸多挑战。短信是否及时送达?打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这些细节问题考验着铁路服务的精细程度。作为长期观察交通领域的记者,我认为数字化提升效率的方向正确,但必须配套完善的辅助措施。铁路部门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优化老年人服务流程,避免他们因技术变革而受阻。

这种转变并非中国独有,全球交通系统都在向无纸化迈进,但相比银行业保留线下服务的做法,铁路系统可以借鉴更多人性化设计。尽管车站提供打印服务,但在客流高峰时段,漫长的等待时间可能影响用户体验。12306系统默认通过短信发送通知,这是基础保障。然而现实中,老年人可能不熟悉手机操作,甚至使用的是非智能手机。铁路部门需要采取更主动的沟通方式,比如通过社区宣传或专用热线,减少老年人的困惑。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普惠性应该成为核心考量。铁路出行作为公共服务,应当确保每位旅客都能顺畅出行。未来或许会出现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比如车站增设便民打印点或优化通知系统。现阶段,建议旅客提前了解政策变化,做好相应准备。铁路方面也应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完善,真正实现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pic2.jpg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