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最美铁路人巡回报告团多地开讲,展现铁路行业精神风貌

9月中下旬,第七届“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陆续在上海、南宁、南昌、九江、郑州等城市开展活动。据本报报道,报告团通过现场报告和电视电话会议形式,面向铁路干部职工和院校师生分享一线工作经历。首站上海,9月19日上午8点30分,上海局集团公司调度楼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五位先进代表登台讲述,包括立志开最快火车的司机孔祥配、用真情服务旅客的列车长车菲菲等。他们的故事没有宏大叙事,聚焦日常工作中的攻坚细节。比如车菲菲提到如何用“西子号”服务温暖旅途,孔祥配分享驾驶动车组的安全心得。这些内容直接关联铁路运营实际,听得出现场观众的反应很实在。

报告团随后转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那里,与师生座谈环节成了亮点。学校向报告团成员颁发导师聘书,试图把行业经验融入教育。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方面透露,这种互动旨在帮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离开上海,报告团南下南宁。南宁局集团公司机关会议中心里,5位代表继续开讲。李元守护视障旅客的事例引发不少共鸣。一位信息技术所工程师现场感慨,说这些榜样“用奋斗历程上了生动一课”。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的座谈更深入,职工们讨论起职业规划与铁路精神传承。看得出,活动设计注重分层推进,从大型报告到小范围交流。

南昌和九江的场次同样热闹,在南昌局集团公司机关,1500余人通过电视电话参会。报告团成员走进基层单位,如南昌机务段的“南机·孺子”书房,与先进职工面对面。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的电焊工王中美参与座谈,她的焊接技术话题激起同行兴趣。厦门大学的宣讲则跨界到高校圈,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王少彬表示从中听到了创新精神。这些安排显示报告团试图覆盖多元受众,不仅限铁路内部。郑州作为最后一站,报告会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郑州大学举行,3130名干部职工和600余名师生参与。郑州局集团公司主会场仅有130人现场聆听,多数通过电视电话收看,这种形式提升了活动覆盖面。

从整体看,巡回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可触摸的榜样案例。不像传统宣传那样空泛,这些“最美铁路人”都来自一线岗位,故事里满是具体技术细节,比如钢轨探伤、信号维护。作为记者,我认为这种活动能缓解行业内的技能传承焦虑。铁路系统高度依赖经验积累,而年轻职工往往缺乏实操引导。报告团通过真实叙事,间接传递了专业标准。但效果能否持久,还得看后续跟进。比如南宁局集团公司的座谈中,职工提到“可学可追的榜样”,关键在如何转化为行动。部分院校反馈显示,学生更关注就业导向,报告会或许能填补职业教育空白。

值得一说的是,活动组织显得紧凑而务实。没有过多仪式环节,时间安排密集,从上海到郑州,几乎每天都有新场次。据郑州局集团公司数据,电视电话会议让3000余人同步受益,这种技术应用值得肯定。不过,巡回报告毕竟短期行为,铁路行业的长远发展还需制度性支持。比如电焊工王中美的专利成果,是否能在更广范围推广?这些深层次问题,报告会并未深入。但无论如何,它成功点燃了一波讨论。在九江、南昌等地,职工反馈提到“方向感更足”,说明精神激励确有短期效用。未来若能将此类活动常态化,或许能更有效对抗职业倦怠。

最终,报告团的足迹遍及华东、华南和中原地区,影响人群超万人。这不是简单走过场,而是试图在行业转型期注入凝聚力。铁路作为基础设施领域,正面临高铁网络扩张和技术升级压力。这些“最美铁路人”的故事,恰恰凸显了基层创新的重要性。作为观察者,我觉得类似活动应更多结合实地调研,让榜样经验直接赋能生产。但眼下,它至少完成了意识启蒙。那些掌声和座谈记录,证明行业内部渴望正向标杆。只是别止于一场报告,得让精神落地才行。

pic1.jpg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