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按下终止键时,加州高铁已深陷泥潭十七年。2019年7月16日那则社交媒体宣言并非突发奇想——白宫此前数月持续威胁撤回约40亿美元联邦拨款。总统声称解救了纳税人,直指这个“灾难性项目”耗费千亿却未铺“一英尺轨道”。数据支撑他的愤怒:据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报告,加州高铁管理局十五年间消耗近70亿美元公共资金,轨道里程确实归零。
回溯1981年日美合作构想萌芽,到2008年施瓦辛格推动公投通过百亿债券,蓝图何等恢弘。原计划1287公里钢铁动脉贯通旧金山与洛杉矶,时速350公里,330亿美元预算看似合理。转折发生在2015年实质动工后。成本如脱缰野马,2019年纽森州长被迫承认全线预算飙至773亿美元,遂将工程腰斩至中央谷地275公里。讽刺在于,仅这段“缩水版”当前造价已达350亿美元,反超最初全线预算。《洛杉矶时报》制图显示,绿色圆圈标注的默塞德至贝克斯菲尔德路段,已成红框中原六大都市连通愿景的苍白残影。
交通部长达菲的310页评估报告揭开残酷现实。资金缺口70亿,管理局既无控费能力,亦无完工路线图。“永远无法完成”的结论并非修辞。追溯症结,1996年成立监督机构时预设的“8到10年通车周期”早已沦为笑谈。耗资七十亿,轨道零铺设——这种荒诞背后是多重制度性溃败。联邦与州政府权责模糊,承包商更迭如走马灯,环保诉讼缠身十余载。更致命的是2005年执行计划竟未包含土地征收成本核算,为日后超支埋下伏笔。
专业层面看,基建项目管理失序至此实属罕见。不同于单纯技术难题,加州案例暴露决策链的持续性断裂。每届州政府上台便重塑方案,施瓦辛格的宏伟蓝图到纽森手中缩水成区域通勤线。据Politico报道,当特朗普撤回资金时,项目已蜕变为没有高铁特征的传统铁路——所谓“高铁”段设计时速仅176公里。初心尽失。
终止拨款或许加速了死亡进程,但真正的刽子手是十七年累积的系统性失效。纳税人千亿投入化作中央谷地的钢筋坟场,警示意义远超加州边界。美国基建改革深水区里,这样的僵尸项目绝非孤例。资金撤离只是宣布临床死亡,病根早在十五年前监管失能时便已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