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投资还在高位爬坡。2025年上半年数据刚出,3559亿元砸下去,同比增长5.5%。这数字背后有玄机——去年基数已经冲上历史峰顶,8506亿的总盘子,11.3%的增幅破了纪录。据国铁集团官网披露,今年前六个月投资曲线一路向上,从1月3.7%爬到6月5.5%。全年突破9000亿关口?可能性不小。
钱往哪流,信号很明确。东部路网骨架早搭完了,现在图纸全摊在西部桌上。四川成了最显眼的坐标。559亿,这是四川2023年铁路基建投资额,硬生生啃下全国11%的份额。第一财经报道证实,去年它继续霸榜首位。里程数字跳得更快:2023年新增524公里,2024年再添322公里,总运营里程踩着6900公里线,高铁占去2185公里。数据不会说谎,主战场实至名归。
战略通道才是重头戏。川藏铁路在掘进,川青铁路已贯通高原天堑。这两条线不止是钢轨,更是撬动西部辐射力的杠杆。打开地图看,成渝中线、西渝、成达万这些跨省动脉全在施工高峰期。重庆、贵州、陕西也没闲着,崇左至凭祥、西安至延安等新线密集投产。西部铁路正从“有没有”转向“通不通”。
联网补网强链,这六个字成了指挥棒。国铁集团年初那份《铁路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藏着风向变化——五大行动瞄准运输生产设备更替、信息通信自主化、绿色低碳推广。据其内部文件,设备更新投入占比悄悄爬升。基建投资比重下降?趋势确实如此,但总投资规模反倒稳住了。毕竟“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里,52个涉铁项目还剩尾巴要收,国铁官网显示18个已投产,26个正施工。
设备升级背后是效率账。老机车耗能高,调度系统反应慢,这些软肋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用新装备换落后产能,比单纯铺轨道更考验智慧。不过地方热情显然还在基建端,四川今年计划新开工三条铁路,西宁至成都线、绵遂内铁路都在加速。人均铁路里程从十年前4厘米翻到8厘米?听起来进步大,可对比东部密度,差距依然扎眼。
从记者视角看,这种区域转移带着必然性。东部路网饱和是其一,国家战略向西倾斜是其二。但要注意,设备更新占比提升可能倒逼地方转变思路——花大钱修路容易,让既有线路跑得更聪明更难。四川领跑的同时,能否在运营效率上同样当标杆?值得观察。眼下西部补网强链刚起势,设备投入能否同步跟上,关系着投资质量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