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宝君坐在列车餐厅里,翻着那本厚厚的相册。万余张照片,堆叠出青藏铁路四十年的记忆。他是餐车指导,今年整六十,与西藏自治区同龄。自打踏上这趟列车,就没离开过。2000年攒钱买了第一部相机,从此镜头成了他的另一双眼睛。早期出乘时,餐食简单得很。主食就米饭、馒头、面条,配菜少得可怜,口味单一。哪有现在这些有机蔬菜,旅客还能自己摘了交给厨师,十分钟内炒好上桌。据人民政协报报道,这种变化始于全线通车后。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改变了进藏难的格局。照片里藏着当年的痕迹:藏族老乡凑到车边,好奇地向内张望。孩子们第一次见火车,在洗漱台玩水,弄得浑身湿漉漉的,脸蛋红扑扑的。一位乘客泡方便面,身旁孩子张嘴期待。那时很多藏族群众没见过列车,体验日行千里的新奇。现在再看,车厢里藏族大哥用单反拍风景,年轻姑娘敲笔记本电脑工作。不同民族旅客坐一起吃饭,笑容自然。这种对比不是偶然,铁路拉近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