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汕头站,第一感觉是大,一种超乎预期的规模感。对于粤东地区而言,这样一个体量的交通枢纽,其雄心不只在于满足客流集散。候车大厅里那些被称为“榕树”的立柱,支撑起巨大的钢结构屋顶,设计上确实花了心思,既有本地文化符号,也解决了采光和结构问题。这种在细节上追求文化融合的做法,在近年来新建的大型基建项目中并不少见,但汕头站似乎想表达得更多,从“红头船”造型的检票口到“海洋”元素的装饰,处处都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身份。
一个车站的升级,背后是整张交通网络的扩容。汕头站的核心作用,体现在它作为粤东铁路枢纽的规划上。据央广网的报道,车站规划分三个场,目前投入运营的梅汕场已经让汕头通达武汉、长沙乃至桂林,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人的出行半径。自新站房启用后,旅客量多次刷新历史纪录,这串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流涌动。高铁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是对区域经济,特别是文旅产业的直接拉动。汕头市文旅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游客和旅游收入都有显著增长,这与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