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板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2025年7月31日,广湛高铁站前十二标无砟轨道施工宣告结束。中铁七局现场负责人拍下数据终检表,传回指挥中心。这截17.25公里的标段,终于跨过最艰难的技术关隘。
看看这段路的底子就明白难度。93.8%桥隧比意味着什么?八座桥梁加一条隧道串起蛟塘镇到明城镇的轨迹。施工方在简报里说得直白:相当于全程悬空铺轨。中国铁路设计集团选用的CRTS双块式轨道系统,精度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轨排框架沿着31.94公里单线延展,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后期350公里时速的达速条件。
施工组织近乎军事化。十一个工作面昼夜轮转,龙门吊的探照灯把工地照成白昼。高峰期上千人同时在钢筋网格间穿梭。中铁七局的项目日志显示,光轨排定位就迭代过三次方案。四月份箱梁架设刚收尾,无缝转入无砟轨道施工。时间窗口压缩得厉害。
不得不提背后的博弈。作为广东自主投资建设的首条350公里高铁,广湛线承载着多重使命。它既是国家沿海高铁大动脉的拼图,更是粤西破局的关键。广东铁投集团内部会议多次强调“保开通”的政治意义。现在轨道基座成型,后续铺轨调校才算有了底气。
真正值得琢磨的是技术管理细节。二十六台龙门吊协同作业,每台吊装误差必须低于两毫米。施工员老陈在电话里叹气:设备参数调了整星期。这种精度在湿热多雨的岭南夏季更难维持。混凝土初凝时间受气温影响剧烈,十二套工装设备得随时待命突击。
区域经济逻辑正在改写。以前粤西去广州得绕行佛山,广湛线将行程压缩至两小时内。省发改委的评估报告预测,高铁通车后阳江、茂名的产业承接速度可能提升四成。但眼前更实际的是,沿线九个路基段终于结束封闭状态,被截断的县道乡道即将恢复通行。
轨检车下周进场测试。施工现场仍堆着拆卸的模板,工人们开始转运焊轨设备。铺轨机组已在肇庆东站待命,银色钢轨即将覆盖灰白色的混凝土基座。进度表显示,联调联试最晚十月启动。现在能说的是,关键堵点打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