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端午车厢飘粽香,铁路文化暖旅途

京津城际C2216次列车的5号车厢近日洋溢着别样氛围。铁路天津客运段在此及开往长沙、香港西九龙等多趟列车上,同步开展了端午主题文化活动。车厢内精心张贴的端午窗贴、悬挂的艾草挂件,直观地传递出传统节日的浓厚气息。

乘务人员在旅途中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他们向乘客讲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屈原故事等传统民俗知识,并组织了端午知识竞答活动。旅客的参与热情被有效调动,车厢互动氛围积极。部分列车还设置了传统手作体验环节,乘务员与旅客一同动手包粽子,让旅客亲身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赠送五彩绳、香囊挂件、端午节门挂等纪念品,则为旅途增添了节日的仪式感与温馨回忆。乘务人员送上的节日祝福以及与旅客的合影环节,进一步拉近了服务者与旅客的距离。

铁路返程高峰遇见绿色组合拳

首轮返程高峰如期而至,陕西铁路网络正迎来运输压力与环保责任的双重考验。在客流与货运交织的五月末,西安局集团交出了一份兼顾效率与生态的答卷。日均装车量突破16265辆的亮眼数据背后,是煤炭运输绿色化转型的系统性实践。

面对陕北能源基地的运输需求,铁路部门主动重构物流链条。他们推出的物流总包方案覆盖了从厂区短途汽运到铁路干线运输的全环节,为中国神华等企业量身定制运输方案。这种“门到站”一体化服务使企业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单个客户年度降本可达千万元级。更值得关注的是集装箱“带托运输”模式的推广,让货物周转效率提升的同时,装卸能耗同步降低。

虎门高铁端午加车25趟,这个安排很贴心

端午假期临近,虎门高铁站即将迎来显著的客流高峰。根据预测,五天的运输期里发送旅客将达到17.5万人次,日均3.5万人次,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高了14个百分点。到达旅客同样可观,预计有19.25万人次,日均3.85万人次。其中6月3日将是客流最集中的一天,发送旅客预计突破4万人次。客流的明显增长,直观反映了节假日旺盛的出行需求和区域间活跃的人员往来。

面对激增的客流压力,虎门高铁站的应对措施直接而有效。最核心的动作是增开25趟列车运力。这些加开的列车精准投放到需求最迫切的方向,主要覆盖广州、深圳、长沙等热门目的地。从当前的售票情况也能清晰印证,这三个城市确实是旅客出行的首选。运力的及时补充是保障假期运输顺畅的基石,让更多旅客能够顺利购票出行。

浦东新枢纽建设火热,长三角交通升级提速

上海浦东新枢纽的建设正高效推进,这将显著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作为长三角轨道大动脉的关键节点,上海东站的进展带来多重积极影响。项目缓解虹桥枢纽的客流压力,提升浦东及周边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未来建成后,旅客换乘飞机将更快捷,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苏州等无机场城市的居民也能受益,享受高效交通服务。区域物流、旅游和商业将加速发展,推动经济平衡。

施工采用智能群塔防控系统和数字化监测技术,确保安全高效。地上站房主体工程已启动,地下结构完工。这些措施保障项目按计划进行,2027年投运目标可实现。智能系统降低施工风险,缩短工期,维护工人安全。高效建设节省资源,避免延误,提升整体工程可靠性。旅客未来体验将大幅改善,空铁联运系统允许高铁站值机和托运行李。抵达浦东机场后无缝换乘,无需中转虹桥,省时省力。这种便民设计优化出行流程,增强公众满意度。

工地变身课堂,高铁种子撒进孩子心田

梁场工地迎来特殊访客。六一前夕,二十多名孩子走进潍宿高铁郯城制梁场。他们的父母是新兴行业从业者。这场研学活动由铁路项目部联合地方部门共同组织。孩子们戴着安全帽进入施工区域。智慧梁场展厅成为第一站。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施工数据。工程师指着模型讲解箱梁预制流程。大型提梁设备引起阵阵惊叹。机械臂正吊装数百吨重的混凝土构件。智能钢筋加工厂里火花四溅。全自动弯曲机精准塑造钢筋骨架。拌合站控制室布满闪烁的指示灯。工作人员展示混凝土配比监测系统。

技术课堂在工棚里展开。总工程师王洪涛启动三维动画演示。高铁轨道板铺设原理变得直观。孩子们盯着屏幕追问技术细节。中国高铁里程图谱在墙面展开。世界领先的时速标志被反复提及。外国工程师参观工地的照片引起讨论。模型动车组在传递时引发欢呼。场长焦国刚送出复兴号纪念模型。端午粽子提前带来节日暖意。钢筋森林中飘起粽叶清香。

佛山站主体封顶,广湛高铁迈出关键一步

广湛高铁佛山站主站房及南站房主体结构顺利完成施工,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为全线按期开通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佛山站总建筑规模达29.4万平方米,站场设置4台9线,设计年旅客发送能力约600万人次。站房主体结构的完工标志着正线铺轨条件已全面具备。

项目团队面对施工界面复杂、气候条件多变等多重挑战,通过搭建智慧工地平台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了进度推演与资源调配的动态优化。施工人员克服了场地狭小与交叉作业的困难,确保工程高效推进。目前近2000名建设者正全力投入钢结构施工,整体进度已完成50%。

贵州铁路端午运客150万的背后

2025年端午假期,贵州铁路交出了发送旅客150.24万人次的成绩单。日均30万人次的运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0.95%,延续了稳步上升的态势。贵阳北站、贵阳东站和贵阳站三大枢纽合计发送量近70万人次,创下历年同期新纪录。5月31日单日峰值突破34万人次,其中贵阳三大站承担了过半运量,反映出核心枢纽的强大集散能力。

客流结构显示,旅游、商务、学生及通勤需求构成了端午运输的主体。面对多元叠加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提前部署运力资源,实施精准的动态调整方案。中长途方向新增往返广州、成都、重庆等热门城市的列车班次,省内则重点加密了荔波、六盘水、遵义、凯里等旅游城市的运输频次。整个假期累计加开旅客列车47列,并对126列动车组实施重联运行,有效扩充了单列车厢的载客容量。

铁路端午返程高峰平稳有序

铁路端午假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8050万人次的数据,直观展现了当前社会的活力与人员流动的规模。单日最高峰1830万人次的客流量,对运输系统是实实在在的考验。如此庞大的人流能够在假期实现相对顺畅的移动,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

客流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及热门旅游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既是主要出发地也是主要目的地,这清晰地反映了核心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吸引力。像北京至上海、上海至北京这样的双向高频流动线路,以及北京至济南、郑州、沈阳等中短途线路,构成了假期运输的骨干网络。深圳至香港线路的繁忙,也体现了两地紧密的交流需求。

匈塞铁路年底通车,中欧班列再添快车道

连接匈牙利布达佩斯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匈塞铁路现代化改造工程确认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这条全长约350公里的铁路线将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成果。项目完工后,布达佩斯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通行效率将获得实质性提升,为两国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创造更便捷的通道。

铁路改造涵盖线路升级、车站现代化及信号系统更新等关键环节。该项目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由中匈塞三方共同建设实施。这种跨国合作模式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铁路贯通后,旅客往返两国首都的时间成本将有效降低,这对促进中欧地区内部互联互通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阿拉山口班列突破3000列,亚欧物流大提速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班列突破3000列,这一数字标志着中国西向国际物流通道的显著跃升。5月26日启程的班列装载汽车配件、家电等货物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延续着口岸日均近十列班列的高频运转节奏。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阿拉山口的稳定运行已成为保障亚欧供应链畅通的核心支点。

该口岸的高效运转源于系统性优化措施。铁路部门通过精准调度指挥盘活站场资源,宽轨与准轨列车的周转率持续提升。通关流程简化使各环节衔接更紧密,车流组织效率明显增强。这种运作模式确保货物从中国腹地直达德国、波兰等21国的时间可控性,为200余种货物品类提供稳定运输保障。新能源汽车、机械配件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逐步提高,印证了国际客户对这条通道的信任度。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    2025年8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