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运返程高峰遇上商品汽车出口潮,上海铁路物流中心上演了一场与时间的博弈。面对船期提前、码头拥堵的双重压力,铁路部门用一套精准的“组合拳”证明了中国物流体系的应变能力,也让国产汽车出口的“海上通道”更加畅通。
吴泾货场的灯光彻夜不灭,折射出铁海联运保障团队的工作节奏。当4万多台商品汽车因船期集中涌向接卸站时,这支由党员和青年骨干组成的队伍迅速编制出需求动态表,将每辆车的到达、对位、卸车时间精确到小时。针对突发船期提前至12小时的极限任务,他们通过分流卸车、开辟吴泾货场第二战场,在板车排队超3公里的拥堵中硬是撕开一条通道。72小时动态工作群成为这场战役的神经中枢。实时滚动的船舶进港数据让配送板车与装船节奏形成精准匹配,原本可能积压的运力被切割成可调控的模块。数据显示,2月16日前完成转运的42359台汽车全部实现“零延误”登船,这个数字背后是每小时协调超350台车辆的调度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