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中能电气中标成都铁路局项目 小订单折射大挑战

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8月20日拿下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采购项目,中标金额155.88万元,涉及高压环网柜供应。据同壁财经讯,这次中标源于成渝中线铁路相关工程的招标DL03包段。公司又在铁路电力设备领域添了一笔。看似平常的公告背后,藏着更复杂的图景。

回顾2024年,中能电气的营业收入降到11.48亿元,同比下滑超过3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0.78亿元,暴跌248.51%。净资产收益率负6.04%。糟糕的业绩延续到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15亿元,下降44.39%,亏损0.13亿元。数据冰冷,却真实反映经营压力。电网智能化业务占公司主营67.25%,电力施工16.05%,新能源储能12.47%,光伏和充电服务占比很小。新能源部分因政策变动收入大减,市场竞争加剧成本高企。

包银高铁包惠段联调联试启动,技术验收迈向新阶段

联调联试工作于2025年8月2日正式展开,这标志着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工程验收的关键环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实施这一过程,检测列车和综合检测动车组投入使用,高速相机和激光传感器等设备对轨道、信号系统、牵引供电进行了全方位测试。测试覆盖不同速度等级下的功能验证,包括轨道结构、桥梁路基的适用性,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评估。数据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为后续调整提供支持,确保线路最终符合高铁运营标准。

工作人员在“天窗”作业时段将线路划分为200米单元,对每个单元的334根轨枕逐根测量。通过调整垫板控制高低精度,左右钢轨水平和间距误差严格控制在0.5毫米内,单股钢轨起伏不超过1毫米。调整后使用零级轨检小车回检,进一步保障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这种精细操作体现了高铁建设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但背后的工程挑战不容小觑——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性能。

国家铁路货运量破纪录,物流体系升级驱动经济增长

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货物发送量达到23.31亿吨,日均装车超过18万车,同比增幅在3%到4%之间。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反映出铁路货运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韧性。煤炭运输占据主导,电煤供应量稳定,支撑了夏季能源需求。矿建材料和粮食等品类也呈现两位数增长,据经济参考报,冶炼物资运量提升8%左右。

铁路物流服务的优化是关键推动力,公转铁战略深化,物流总包合同覆盖大量货运需求。多式联运发展迅速,95306平台整合了60条线路,铁水联运集装箱量接近千万标箱,增长率保持在17%以上。与航运企业合作加强,提升了整体效率。口岸协调机制改进,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跨境运输量稳步上升,尽管全球供应链仍有波动。

西延高铁冷滑试验启动:革命老区交通变革新里程碑

2025年8月18日,西延高铁的冷滑试验正式展开。试验车从耿镇线路所出发,向北驶向延安站,覆盖了沿线10个车站和衔接区间,正线长度超过280公里。冷滑试验是在接触网未通电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机车受电弓滑行来动态检测接触网的几何参数,确保后续供电安全。试验速度设定在80公里每小时,模拟未来350公里每小时的运营条件。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这一步骤是高铁投运前的关键环节,为全线通电和热滑试验奠定基础。

西延高铁作为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速铁路,全长29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国家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旅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大幅缩短至约1小时。这不仅提升交通效率,更对西部大开发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意义。冷滑试验的启动,标志着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距离全线通车又近了一步。

兰合铁路草滩特大桥首梁落位 西北路网关键节点突破

8月16日上午,草滩特大桥工地架桥机的钢臂缓缓移动。一片32米长的混凝土箱梁被稳稳放置在桥墩上。没有庆典仪式,现场只有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工人确认指令的短促应答。这个看似常规的动作,对兰合铁路建设意义不同。全长1403.8米的草滩特大桥,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据兰州日报报道,目前桩基、承台这些下部结构完成近半,总算给架梁腾出了作业面。

首片梁来自临夏制梁场,作为全线最大的预制基地,承担着391孔箱梁的制造任务。全周期智能化管控在这里不是口号。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养护,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控着每道工序。中铁大桥局的技术负责人私下提过,高原环境下保证预制构件精度,这套系统帮了大忙。标准化流程压低了人为失误的风险。毕竟后续还有三百多片梁等着架设,质量出岔子耽误不起。

五主题车厢重塑铁路旅游,“阿尔山号”年开六十列的产业破局

钢轮碾过兴安岭的铁轨,“阿尔山号”Y526/525次旅游列车正把传统运输工具改写成移动文化展厅。据沈阳局集团公开运营计划,这趟串联阿尔山、白狼至五叉沟的特色列车,今年将密集开行60个班次。五节车厢各自承载独立主题——剪纸工坊里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戏剧车厢即兴演出随时开场,草原文化区马头琴声穿透隔板。开发方坦言,这种“车厢即景点”的模块化设计,倒解决了短途旅游列车体验碎片化的老问题。

旅客留言簿上挤满即时反馈,“剪纸师傅三分钟剪出我的侧影”,北京游客李女士在社交媒体贴图配文。开发团队向记者展示的后台统计里,“文化沉浸感”成为高频关键词。不过列车餐车仍供应标准铁路盒饭,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在服务链条末端显露出割裂。沈阳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考虑引入地方奶制品和山野菜套餐,让味觉记忆也成为旅程锚点。

浦东终结“铁路孤岛”史 沪苏通二期112米梁下穿高压线合龙

石皮泐港特大桥最后一块混凝土浇筑完成时,现场工程师的防护服早被汗水浸透。8月17日浦东大团镇的这场合龙仪式没有红毯——取而代之的是横跨高压线的钢梁骨架。据上观新闻报道,这座112米跨度的连续梁距110KV高压线仅25米,吊车防碰撞预警系统的实时警报声成了施工背景音。

高压线斜穿34号墩的78度夹角区域,吊装作业容错率几乎为零。中铁四局的项目日志显示,传统防护网在这里失效了。最终启用的智能预警装置,每秒扫描吊臂20次数据。这种被工人称作“电子安全员”的技术,在沿海铁路施工中尚属首次应用。混凝土方量1176.7立方米——数字背后是挂篮悬臂浇筑法的精密控制,每个节段误差要求小于3毫米。

西十高铁桥隧主体贯通 汉江特大桥合龙背后的工程突围

钢桁梁最后一段吊装到位时,现场监控屏幕的红点终于连成完整弧线。8月18日这天,十堰汉江水面上的建设者看着数据传回控制中心——917米长的汉江特大桥主体宣告合龙。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现场画面里,那些架在420米主跨上的钢构件,结束了1259天的悬空状态。

对西十高铁而言,这座桥远不止是跨越水库的通道。它是全线施工进度表上的关键堵点,被列为控制性工程并非偶然。桁梁结构在库区施工面临三重枷锁:吊装空间被航道限制,线形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还要协调水上水下交叉作业。施工日志记载着多次方案调整,比如将大型构件化整为零运输,在狭窄作业面实施“搭积木”式拼装。这种世界最大跨度的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最终靠分阶段应力调整技术破解了变形控制难题。

铁路学生票改革破冰 灵活机制能否打通学生出行堵点

国铁集团又动真格了,继八月开通预约购票服务后,学生票优惠即将迎来五项实质性调整。据12306科创中心当前测试页面显示,新规最快九月六日落地。变化是看得见的。

优惠次数限制松绑了,每学年四次单程票不再捆绑寒暑假,全年通用。退票后次数即时返还,这点比过去灵活太多。规则调整直指学生临时出行、实习往返的痛点。可惜普速列车优惠范围没变,还是老样子——硬座半价,硬卧补差价。

更值得关注的是区间设定改革,家庭居住地终于能自由修改,次数不限。学校地址则绑定学信网数据自动核验。记者注意到,以往因家庭搬迁或实习地点变动引发的改签纠纷,理论上将大幅减少。实际操作是否顺畅?还得看系统响应速度。

本科生为何转身走进铁路专科院校

通信工程专业的李阳去年从普通本科毕业,投出47份简历后,最终选择进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修。这不是孤例。越来越多本科生正涌入铁路专科院校,目标明确:挤进铁路系统。2024年全国铁路投资达到8506亿元,创下历史峰值。这笔巨资正在转化为具体岗位。铁路系统去年录用4.6万人,专科生占比76%。北京铁路局的数据更直白:71%的新人手持专科文凭。岗位集中在铁道机车运用、信号维护等一线技术领域,恰好对应专科院校的核心专业。

高薪是现实驱动力,通信工程毕业生在铁路局起薪过万,掌握卫星通信技术的还能上浮30%。这行情甚至引发华为、中兴与铁路局的抢人大战。西南交大的实训基地里,学生调试着成贵高铁的通信模块;北京交大实验室陈列着真实的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六成直通中国通号或铁路科研所。

<<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