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铁路工作者以专业精神构筑交通强国的坚实基石

济郑高铁去年底全线贯通背后是孔祥配这样的动车组司机付出的努力,据光明日报报道,他在联调联试期间带领小组攻克了坡道大、跨线作业等多重技术难题。入行二十三年,始终将“开好每一趟车”作为职业信念。这种长期专注正逐渐成为行业的一种精神底色。

高海拔地区的设备维护又是另一种挑战,陈永红在祁连山山丹马场段守护供电安全,那里空气含氧量低至平原地带的77%。一次接触网突发故障,他在六米高空仅用十九分钟完成抢修。专业能力往往体现在应急时刻的快速判断与精准操作。

马万里的故事或许更体现技术经验的积累,通过观察隧道墙体的细微异常,他准确判断出内部存在空洞隐患。三十年来检查数千个桥隧结构,这种经验型判断已成为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的关键支撑。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日常的精准应用。

新疆铁路“铁公铁”联运模式开启电煤运输新篇章

8月28日下午,一列载着电煤的列车从三葛庄站出发,驶向喀什。这趟班列标志着新疆铁路首次实施“铁公铁”联运模式,专门针对电煤运输。据天山网报道,这种创新方式采用铁路、公路再转铁路的衔接,将准东和将军庙产区的煤炭先运至中间站点如甘泉堡,然后用汽车集装箱短驳到三葛庄,最终经铁路送往南疆电厂。直接绕开乌鲁木齐西站至芨芨槽子的繁忙区段,效果立竿见影——缓解枢纽压力,释放乌将铁路能力。

运输瓶颈一直是新疆煤炭外运的痛点,乌鲁木齐枢纽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延误和效率低下。这次联运模式不是凭空而来,铁路部门基于实际拥堵情况设计了方案。通过多式联运,灵活调整路径,避免单一路线依赖。据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相关人员透露,这种调整不仅提升效率,还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但对于具体成本数字,官方未详细披露,只强调运营优化。

成都铁路港榴莲进口贸易额突破亿元,集散中心正式运营

2025年8月27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透露,自今年启动进口榴莲业务以来,贸易额已突破亿元人民币。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同一天揭牌,这进一步巩固了该港在西南地区生鲜流通中的关键角色。据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的信息,这一进展源于中老铁路的高效运输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供应链。

传统海运从东南亚到中国动不动就10天以上,中老铁路却通过全冷链“一箱到底”方案,短短72小时内完成全程。时效比海运快70%,成本降了一半,生鲜品质得到保障。万象南站装车、磨憨口岸快速通关,这些环节协同让泰国榴莲以最佳状态进入市场。运输时间缩短了,成本也降了,企业利润自然上来。

2025年度“最美铁路人”发布:铁路精神的现实诠释与未来展望

8月22日,2025年度“最美铁路人”发布仪式正式结束,这场活动从广大铁路职工中评选出十位代表,他们的劳动经历生动呈现了一线工作的核心品质。据高铁网报道,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个体成就的展示,更是整个铁路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资深记者,我认为这种宣传方式远比传统说教更有感染力,因为它基于真实人物和事件,容易引发同行共鸣。

马万里,西宁工务段的一名桥隧工,在高原铁路上守护了三十年。他的工作简单却至关重要:一把检查锤、一个钢卷尺、一支手电筒,就成了日常伴侣。走过了3.6万公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近一圈,但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用脚步验证每寸钢轨的安全。据西宁工务段资料,他练就了“马金锤”的本领,能通过敲击声判断桥梁隧道的微小损伤。这种细致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它源于对职业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责任。高原环境本就艰苦,缺氧、低温、孤寂,但马万里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人看到铁路人那种近乎固执的追求卓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际行动,这才是铁路精神的内核。

瑞梅铁路片山庵隧道贯通 突破复杂地质挑战

2025年8月27日,瑞梅铁路首座超过五公里隧道——片山庵隧道实现贯通,这件事发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隧道最大埋深三百三十二米,算是全线头一个长大的隧道贯通了。施工团队当时面对的反坡强富水段、断层破碎带,还有岩爆和高地应力区,这些地质条件复杂得让人头疼。安全风险高,进度压力大,但通过技术手段硬是啃下来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他们用了地质雷达配合超前水平钻探的预报系统,提前探测地质情况。立体防护体系里头,超前注浆、管棚支护加上智能排水,这几招组合起来效果不错。月掘进最高纪录达到一百七十四米,算是个小突破。现在回头看,施工效率的提升不是偶然,而是靠这些创新堆出来的。江西段隧道工程完成超过百分之八十四,桥梁超过百分之八十二点六,路基超过百分之八十一点七,数据来自项目方公开信息,整体进度稳健。

草原铁路精准营销策略驱动货运市场新增长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近期在货运经营上动作频频,精准营销成为拓展市场的关键抓手。2025年前七个月的数据显示,快运货物班列开行433列,货物发送量逼近70万吨,增幅均超六成。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落地。

煤炭作为核心货源,公司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上下游企业的沟通。长协合同履约被重点盯控,调度保障装车发运协调到位。营销专班走访客户摸排货源,运价联动和优先运力支持等措施陆续推出。看来,这些努力为后续运输增量铺平了道路,但市场波动总是个变数。

铁水联运“一单制”模式是另一亮点,据内蒙古当地报道,首趟铁海联运专列已开行,覆盖焦炭、钢铁等六大品类。这种模式简化了流程,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据说降低约四分之一。全过程服务包括运输、储存和装卸,减少中间环节效果明显。铁路运量提升与企业成本优化实现双赢,不过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协调难题。

广湛高铁联调联试启动 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在即

2025年8月28日,广湛高铁新兴南至湛江北段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展开。检测列车从新兴南站驶出,这一动作标志着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据国铁广州局透露,联调联试将全面测试轨道、桥梁、隧道及电力系统,确保安全和技术达标,为年底通车铺路。广湛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沿海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和湛江。工程难度不小,桥隧比例高达76.8%,重点控制性工程如湛江湾海底隧道和佛山特大桥展现了高技术挑战。

国家铁路货运量前七月达23.31亿吨 增长态势稳固经济支撑

据中国铁路公众号披露,2025年1至7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23.31亿吨,比去年同期上扬3.3个百分点。日均装车数字也爬升至18.33万车,增幅4.1%。这些指标不仅刷新了历史同期记录,更凸显出物流通道的持续活跃。背后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的逐步深化,国民经济运行因而获得坚实底座。

煤炭作为核心物资,运输表现尤为突出。前七个月里,铁路共运送煤炭11.96亿吨,其中电煤占8.16亿吨。电厂库存得以维持高位,直接缓解了能源供应链的潜在压力。新疆、山东和山西等关键省区在汛期极端天气干扰下,依然通过优先检车、开通绿色通道等手段提升了效率。这种区域性应对策略不只是技术调整,更反映了基础设施韧性的提升。

陕西铁路学生返程高峰持续 多举措保障出行至9月初

西安火车站和西安北站这几天人流量明显大了许多,自8月20日起,日均发送旅客量就维持在30万人次上下,而且还在逐日增加。据三秦都市报报道,这主要是暑期收尾和高校开学叠加的结果,学生返程客流成了主力军。铁路部门预计,这种高峰态势会一直持续到9月4日左右。

面对这么大的客流压力,西安铁路局也没闲着。他们加开了不少热门方向的列车,比如往重庆、襄阳、神木这些地方,还增开了夜间高铁,像西安北到北京丰台、上海虹桥的线路,以此来提升夜间运输能力。新生和毕业生还能享受到专用售票窗口的服务,车站根据实时客流动态调整窗口功能,尽量让购票和候车过程顺畅些。这些措施看起来挺有针对性的,毕竟学生流和普通旅客混在一起,处理不好就容易乱套。

镇安隧道贯通推动西渝高铁建设,西安重庆时空距离骤减

隧道贯通了,在重庆市开州区,那条全长超过四公里的镇安隧道终于被打通,成为西渝高铁康渝段首个单洞双线长隧道。据央视新闻报道,建设者历时七百余天艰苦施工,全隧以四级围岩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相当大。施工方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岩层结构,配合长距离钻孔技术提前预判地质情况,动态调整施工方案,这种技术应用虽然常见,但结合实际地质优化支护设计,确实体现了工程管理的灵活性。

西渝高铁康渝段正线全长约四百七十八公里,设计时速三百五十公里,从安康西站出发,穿越陕西、重庆、四川三省市,最终引入重庆西站。这条线路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京昆通道和包海通道的交汇点。通车后,西安至重庆的旅行时间将从现在的六小时左右压缩至两个半小时左右。数字变化的背后,是高铁网络密度的显著提升。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线路还将连接成渝高铁、郑渝高铁等多条线路,形成更广泛的区域覆盖网络。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