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向塘西编组站540分钟极限换岔手术纪实

2025年8月25日下午,江西向塘西铁路货运编组站悄然启动了一项高强度作业。据新华社报道,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更换一套重达170吨的新道岔,整个过程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以避免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营。作业持续到26日凌晨,最终用时540分钟,比历史记录的1050分钟大幅缩短。江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上演了这样一场精密操作,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参与这次作业的有400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外加11台挖掘机协同工作。现场指挥协调得相当到位,各个环节衔接紧密。新道岔的安装被形容为类似拼装积木,需要极高的精度和团队配合。铁路货运编组站的道岔更换向来是个复杂工程,涉及到轨道调整、信号系统对接等多重技术难点。这次效率提升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前期详细的规划和模拟演练。

瑞梅铁路片山庵隧道贯通背后的技术攻坚与区域意义

2025年8月27日,瑞梅铁路控制性工程片山庵隧道实现贯通。据科技日报报道,这座位于江西赣州安远县的隧道全长5公里,最大埋深332米,施工中遭遇反坡强富水段、断层破碎带、岩爆及高地应力区等多重地质难题。施工方采用地质雷达与超前水平钻探相结合的综合预报系统,实现对掌子面前方100米地质条件的精准判断,配合超前注浆、管棚支护和智能排水组成的立体防护体系,成功将月掘进速度提升至174米,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

目前江西段隧道掘进量已达76422米,桥梁工程完成26502米,路基土石方量约1425万方,站前工程整体进度超过80%。下一步将同步推进站后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前实现安远、会昌、寻乌三座主要站房的封顶目标。这条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国家一级电气化铁路,全线长度240.29公里,建成后将显著改善赣粤地区的交通网络格局。

大秦铁路货运量突破90亿吨,重塑能源运输新格局

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刚刚突破90亿吨大关,这一数字来自中国铁路官方八月二十一日的通报。这不是简单的统计更新,而是世界单条铁路货运量的新高峰。从山西大同延伸到河北秦皇岛,这条线路自一九八九年运营以来,就扛起了西煤东运的重担。年运量从最初的二千余万吨一路爬升,到二零一八年达到四点五一亿吨峰值,如今稳定在四点五亿吨水平。能源通道的角色,让它成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一部分,少了它,东部地区的电力供应可能就得打折扣。

技术创新是背后推手,三次大规模扩能改造,钢轨换到了第五代,更耐用也更抗压。牵引动力全部升级为国产大功率电力机车,载重八十吨的货车系列成了标配。动态监控系统全天候盯着运行状态,安全性和效率自然提了上来。这些改动不是孤立的,它们形成了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体系,后来应用到其他重载铁路项目里。据行业分析,这种模式的成功复制,为中国铁路网络扩张提供了模板,减少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甘肃铁路千人共筑汛期安全防线

立秋刚过,甘肃的天气就变了脸。短时强降雨说来就来,8月18日那天,兰州、白银、临夏这些地方暴雨倾盆。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立马启动了降雨预警,整个系统动起来。会商研判、应急处置,干部盯控线路设备,一套流程下来,为的就是织密那张汛期安全网。据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透露,兰州站一小时的降雨量冲到12.2毫米,雨刚下十分钟就触发了限速警戒。包兰铁路那边更悬,水源区段最大连续降雨量接近29毫米,直接踩中了出巡和限速的红线。公司反应快,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对陇海铁路兰州西至兰州东区段采取限速,高铁和旅客列车的安全优先保障。

中企签约智利铁路项目,南美基建合作再进一步

2025年8月25日,中国铁建与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首都大区伦卡市正式签署巴图科铁路项目合同。智利交通和电信部长胡安·卡洛斯·穆尼奥斯亲临现场并发表讲话,强调这一合作对当地交通网络的提振作用。仪式简单却意义重大,没有过多铺陈,直接切入主题。项目总长24公里,涉及新建连接金塔诺马尔市和巴图科市的客运专线,同时修建6座车站和6座铁路桥梁,并对现有货运线路进行修复改造。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制造的新能源电动车组将投入运营,这凸显了技术输出的核心优势。

智利政府推动的“30/30”近郊铁路计划旨在让居民在30分钟内抵达30公里外的目的地,巴图科铁路正是这一蓝图的关键部分。它将串联首都大区北部地区,与地铁3号、5号和7号线实现换乘,提升通勤效率。胡安·卡洛斯·穆尼奥斯在致辞中指出,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交通瓶颈,还着眼于区域平衡发展。智利国家铁路公司总裁埃里克·马丁补充说,中国企业的经验令人信服,项目有望缩小城乡差距,增强服务可持续性。这些官方表态透露出对合作前景的乐观,但背后藏着智利基础设施升级的迫切需求。

辽宁移动以技术创新提升沈白高铁通信体验

沈白高铁贯穿东北地区,成为连接重要旅游资源与城市群的经济纽带,也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的关键力量。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这条高铁构建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让乘客在旅途中享受无缝连接的便利。据人民邮电报报道,这一举措旨在为东北文旅产业和区域经济注入数字动力。

列车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运行,车厢内对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包括高清视频播放、在线会议和游戏体验。辽宁移动采用第四代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双频组网方案,结合2.6千兆赫和1800兆赫频段,有效应对高速移动场景的挑战。这套方案犹如给网络上了双重保险,既避免了高密度用户下的拥堵,又覆盖了隧道和偏远区域,确保信号无死角。测试数据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峰值速率超过600兆比特每秒,用户在飞驰中也能保持流畅连接。

2025最美铁路人名单凸显铁路行业实干精神

8月22日,中央宣传部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联合发布了2025年“最美铁路人”名单,十位来自不同岗位的铁路工作者入选。据中国网报道,这些人物包括安全行车407万公里的高铁司机、在6米高空冒风抢修的接触网工、以及30年徒步检查桥隧的桥隧工。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却折射出中国铁路系统的核心价值。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日常坚守构成了行业基石。

铁路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济南局动车司机孔祥配七次担当新建高铁首发任务,兰州局工长陈永红在祁连山高寒地带守护供电安全,青藏集团桥隧工马万里用创新方法排查隐患。这些案例显示,安全不是偶然结果,而是专业精神和钻研精神的产物。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首位,据行业数据,这得益于无数铁路人的精益求精。但安全背后是持续的风险管理,孔祥配的经验表明,复杂线路操纵需要反复测试和调整。某种程度上,铁路安全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可靠性的象征。

沿江高铁武宜段达开通条件,运行试验启动助推区域发展

2025年8月26日上午,一列试验列车从宜昌北站驶出,标志着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的联调联试阶段正式结束。据极目新闻报道,这个项目现在进入运行试验,为最终开通做最后冲刺。线路全长31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例高达85%,新建了七座车站,只有汉口站是现有的。工程从2021年9月开工,今年1月完成铺轨,五月开始联调联试,进度还算顺利。

测试期间,铁路部门检查了轨道、桥梁、供电和通信系统,全面验证设备性能。结果都达标,满足运营要求。运行试验会聚焦列车运行图参数、故障模拟和应急演练,目的是优化运输组织方案。中国铁路武汉局的高级工程师罗健提到,通过精准管控来保障安全,确保开通准备就绪。这种严谨态度值得肯定,毕竟高铁运营容不得半点差错。

云南铁路装配式桥墩首墩浇筑完成,工业化建造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8月24日,云南文蒙铁路的大东山跨开河高速特大桥上,首座铁路装配式桥墩浇筑顺利完成。这事儿在云南可是头一遭,据云南日报报道,该桥墩采用工厂化预制和现场装配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的套路。大东山跨开河高速特大桥是双线桥,全长两千四百余米,共七十四跨七十五个墩台,其中五十六号至七十三号墩采用双柱预制装配式圆形空心墩加帽梁形式。通过系统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和数字化管理,项目实现了安全质量可靠、低碳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目标。装配式施工免去了大量支架模板的搭设,减少了现场作业量,自然提高了效率。

合湛高铁海上主体施工阶段启动2028年通车预期强化区域联通

铁山港跨海特大桥的首个海上桥墩桩基开钻了,这标志着合湛高铁全线正式进入海上主体施工阶段。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这座大桥,全长超过八千米,是项目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广西目前最长的跨海铁路桥梁。据广西北海市交通部门透露,桥梁需建设桩基四千三百多根、桥墩近六百个,现浇梁和简支箱梁共五百多跨,其中海上部分桥墩九十九座,桩基九百一十九根。施工面临潮汐落差大、高盐雾侵蚀和台风频发等自然挑战,难度相当高。

海上施工段近四千四百米跨铁山港湾,约一千四百米范围内分布着红树林和多种海洋生物。建设单位优化了方案,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合湛高铁设计时速三百五十公里,正线全长约一百三十九公里,广西段占六十三公里,桥梁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八。项目从合浦站出发,经北海、湛江,接入湛江西站,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区际性客运专线,同时是串联北部湾、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沿海高速新通道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广西段十六座桥梁中六座已开工,桩基完成近千根,桥墩建成七个。

<<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