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通铁路

连通你的世界

2025年度“最美铁路人”发布:铁路精神的现实诠释与未来展望

8月22日,2025年度“最美铁路人”发布仪式正式结束,这场活动从广大铁路职工中评选出十位代表,他们的劳动经历生动呈现了一线工作的核心品质。据高铁网报道,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个体成就的展示,更是整个铁路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资深记者,我认为这种宣传方式远比传统说教更有感染力,因为它基于真实人物和事件,容易引发同行共鸣。

马万里,西宁工务段的一名桥隧工,在高原铁路上守护了三十年。他的工作简单却至关重要:一把检查锤、一个钢卷尺、一支手电筒,就成了日常伴侣。走过了3.6万公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近一圈,但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用脚步验证每寸钢轨的安全。据西宁工务段资料,他练就了“马金锤”的本领,能通过敲击声判断桥梁隧道的微小损伤。这种细致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它源于对职业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责任。高原环境本就艰苦,缺氧、低温、孤寂,但马万里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人看到铁路人那种近乎固执的追求卓越。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际行动,这才是铁路精神的内核。

瑞梅铁路片山庵隧道贯通 突破复杂地质挑战

2025年8月27日,瑞梅铁路首座超过五公里隧道——片山庵隧道实现贯通,这件事发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隧道最大埋深三百三十二米,算是全线头一个长大的隧道贯通了。施工团队当时面对的反坡强富水段、断层破碎带,还有岩爆和高地应力区,这些地质条件复杂得让人头疼。安全风险高,进度压力大,但通过技术手段硬是啃下来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他们用了地质雷达配合超前水平钻探的预报系统,提前探测地质情况。立体防护体系里头,超前注浆、管棚支护加上智能排水,这几招组合起来效果不错。月掘进最高纪录达到一百七十四米,算是个小突破。现在回头看,施工效率的提升不是偶然,而是靠这些创新堆出来的。江西段隧道工程完成超过百分之八十四,桥梁超过百分之八十二点六,路基超过百分之八十一点七,数据来自项目方公开信息,整体进度稳健。

草原铁路精准营销策略驱动货运市场新增长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近期在货运经营上动作频频,精准营销成为拓展市场的关键抓手。2025年前七个月的数据显示,快运货物班列开行433列,货物发送量逼近70万吨,增幅均超六成。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的落地。

煤炭作为核心货源,公司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上下游企业的沟通。长协合同履约被重点盯控,调度保障装车发运协调到位。营销专班走访客户摸排货源,运价联动和优先运力支持等措施陆续推出。看来,这些努力为后续运输增量铺平了道路,但市场波动总是个变数。

铁水联运“一单制”模式是另一亮点,据内蒙古当地报道,首趟铁海联运专列已开行,覆盖焦炭、钢铁等六大品类。这种模式简化了流程,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据说降低约四分之一。全过程服务包括运输、储存和装卸,减少中间环节效果明显。铁路运量提升与企业成本优化实现双赢,不过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协调难题。

广湛高铁联调联试启动 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在即

2025年8月28日,广湛高铁新兴南至湛江北段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展开。检测列车从新兴南站驶出,这一动作标志着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据国铁广州局透露,联调联试将全面测试轨道、桥梁、隧道及电力系统,确保安全和技术达标,为年底通车铺路。广湛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沿海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和湛江。工程难度不小,桥隧比例高达76.8%,重点控制性工程如湛江湾海底隧道和佛山特大桥展现了高技术挑战。

国家铁路货运量前七月达23.31亿吨 增长态势稳固经济支撑

据中国铁路公众号披露,2025年1至7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23.31亿吨,比去年同期上扬3.3个百分点。日均装车数字也爬升至18.33万车,增幅4.1%。这些指标不仅刷新了历史同期记录,更凸显出物流通道的持续活跃。背后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的逐步深化,国民经济运行因而获得坚实底座。

煤炭作为核心物资,运输表现尤为突出。前七个月里,铁路共运送煤炭11.96亿吨,其中电煤占8.16亿吨。电厂库存得以维持高位,直接缓解了能源供应链的潜在压力。新疆、山东和山西等关键省区在汛期极端天气干扰下,依然通过优先检车、开通绿色通道等手段提升了效率。这种区域性应对策略不只是技术调整,更反映了基础设施韧性的提升。

<< 1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www.jttl.com.cn.Some Rights Reserved.